欧盟——可接纳的西方面孔
1999年3月12日这天,大约是塞尔维亚遭到空袭的两个星期之前,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这加剧了俄罗斯对北约的怀疑。对于许多俄罗斯观察者来说,北约的扩张公然违背了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el Gorbachev)和西方领导人在华约解体、苏联军队撤离东欧时签署的协议。
3月24日,北约向塞尔维亚发动空袭,这种酝酿已久的怨恨激化为公愤。这天,俄罗斯总理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正在前往纽约的飞机上,接到轰炸的消息后,他立即下令返回莫斯科。[23]3月27日,俄罗斯外交部长伊戈尔·伊万诺夫(Igor Ivanov)在杜马发表演讲,他谴责北约的“侵略性行为威胁到了世界和平”[24]。这个演讲进一步阐示了普里马科夫这一行为的寓意。十天后,普里马科夫控诉北约的领导阶层“疯狂地执着于寻求将南斯拉夫及其人民从地球上抹去的方法”[25]。北约介入科索沃不久,俄罗斯人民就在美国驻俄大使馆前抗议,并扔手榴弹攻击大使馆。[26]
俄罗斯和北约关系危机的严重性最终导致了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NATO-Russia Permanent Joint Council)的解体。3月24日,叶利钦总统从该理事会撤出俄罗斯代表,该理事会是一个就双方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定期协商的机构。[27]此外,叶利钦总统收回了俄罗斯驻北约的常驻代表谢尔盖·基斯利亚克(Sergey Kislyak)的军事职权,但保留了他的政治职责。[28]
在反北约情绪达到顶峰时期,欧盟成了普里马科夫总理可以接受的西方面孔。在命令前往纽约的飞机返航的几天后,普里马科夫总理表达了他发展欧俄伙伴关系的决心。他表示:“我坚定我的观点——与欧盟发展伙伴关系。”[29]3月30日,普里马科夫总理飞去贝尔格莱德(Belgrade),并“按总统命令行事……寻找政治解决方案,终止这场野蛮的轰炸”[30]。与总统米洛舍维奇六个小时的谈话结束后,普里马科夫总理又飞去波恩(Bonn)与施罗德总理进行谈话。[31]据《生意人报》(Kommersant)报道:“德国总理被选为主要合作伙伴不是偶然的,他是欧盟的主席。对于普里马科夫来说,重要的是在欧安组织的竞争环境里进行谈判。同时也表明,他不是在与‘侵略者’北约谈判,而是与欧盟谈判。”[32]
俄罗斯副总理弗拉基米尔·布尔加克(Vladimir Bulgak)强调欧俄合作的重要性。他声称,只有欧盟和俄罗斯“共同努力……才可能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科索沃危机”[33]。
与此同时,杜马提出的决议迫使叶利钦总统对科索沃战争采取行动。4月7日,杜马发布一项决议,大概意图是为南斯拉夫提供武器。这项决议直到4月15日才执行。[34]叶利钦总统谴责这项决议是“政治化的、攻击性的和不切实际的”,他同时也谴责这项决议“渐渐将俄罗斯推入战争”[35]。相比之下,杜马主席根纳季·谢列兹尼奥夫(Gennady Seleznyov)却宣称,为南斯拉夫供应武器是为了阻止北约的侵略。[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