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大选中的对抗

二、乌克兰总统大选中的对抗

乌克兰总统大选演变成了亲欧盟和亲俄罗斯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因此受到影响。普京要求推迟11月11日将在海牙举行的欧俄峰会,这被普遍视为欧俄关系日益紧张的标志之一。[25]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承认,普京将峰会推迟到11月25日的要求被“解读为近乎是(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一场危机,表明我们害怕与欧盟会面”[26]。为了维护外交礼节,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艾玛·乌德温解释称,峰会推迟的理由是,普京说他更希望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讨论俄罗斯的边境冲突问题,以及与新任命的欧盟委员会成员讨论尊重法律和民主规则等问题。11月18日,葡萄牙前总理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被任命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后,这些欧盟委员会新成员将开始工作。[27]

三周后,总统大选将酝酿已久的紧张局势转变为一场重大的国际斗争。亚努科维奇在亲俄的乌克兰东部地区赢得了90%以上的选票,这让反对派怀疑其选举可能存在舞弊行为。[28]负责收集、清点选票和宣布选举结果的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Central Election Commission,简称CEC)主席谢尔盖·基瓦洛夫向亚努科维奇的支持者团队提供了密码,令其能够进入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电脑,操纵选举结果。[29]该团队还组织了“一车车的选民”奔赴乌克兰全国各地,在数个地方投票。[30]

橙色革命始于11月22日。当晚,在基辅独立广场上,人们举行了大规模抗议活动。亚努科维奇被宣布赢得该轮选举后,民主倡议中心(Democratic Initiatives Centre)却发放传单,在上面称选举实际上由尤先科以54%的选票成为胜者,相比之下,亚努科维奇只有43%的选票。[31]大约20万到30万人聚集在独立广场(Maidan)四周的公共建筑旁,抗议此次选举结果。[32]

国际观察人士谴责此次的选举环境,这加大了欧盟被迫公开表态的可能性。11月22日,在宣布第二轮选举结果之前,国际选举观察团(International Observation Mission)、欧安组织议会大会(OSCE Parliamentary)、欧洲议会、欧洲委员会议会大会和北约对这次选举的过程进行了初步评估。这些组织的结论是,该轮谈判未能实现“欧安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议会大会(对民主选举)的许多要求……总的来说,(乌克兰的)州行政当局和中央选举委员会的行为表明,它们缺乏进行真正的民主选举程序的意愿”[33]

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对这一结果提出了严厉批评。欧洲理事会主席——荷兰首相扬·彼得·巴尔克嫩德批评这次选举违反了“民主选举的国际标准”[34]。在欧俄峰会开始之前,更多欧盟官员加入了谴责的行列。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洲理事会秘书长索拉纳宣布,欧盟不会接受“舞弊”选举的结果。[35]新上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强调,欧盟“有责任说,我们对乌克兰的选举方式不满意”[36]。他呼吁对选举结果进行“严肃、客观的审查”[37]

欧盟的立场令克里姆林宫愤怒地进行了公开回应。11月24日,欧俄峰会前夕,普京的总统助理兼欧俄关系特使谢尔盖·亚斯特列任布斯基提到,欧盟和俄罗斯在乌克兰选举问题上将可能会产生对抗。他警告说:“如果人们不相互倾听,危险就永远存在。”[38]他补充道,希望欧盟和俄罗斯“互相倾听,或者至少理解对方的观点”[39]。亚斯特列任布斯基敦促欧盟与乌克兰政府对话,但由于选举结果尚未公布,所以他主张谨慎行事。[40]他还强调,俄罗斯政府希望看到,在对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境内讲俄语的少数民族的权利保护方面取得进展,但这显然是在把注意力从乌克兰移开。[41]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当天发表了一份声明,该声明中也明显流露出了类似的敌意。他谴责欧盟“不够关注”于解决塞浦路斯和科索沃的冲突,但此举可能被人视为是在试图将欧盟的注意力从基辅的暴动中转移开。[42]他补充称,特别是科索沃的局势,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可能会严重影响巴尔干地区(的安全),乃至整个欧洲的稳定”[43]

海牙欧俄峰会前夕,普京发表了一份公报,祝贺乌克兰总理亚努科维奇在选举中获胜,紧张气氛因此加剧。乌克兰最高法院宣布了亚努科维奇获胜的消息,亚努科维奇获得了49.46%的选票,而他的对手尤先科获得了46.6%的选票。[44]普京对此的回应是肯定乌克兰人民的行动,他们投票支持了“稳定,支持了国家的巩固、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结构,如此的经济结构能够与俄罗斯之间建立和睦的邻里关系”[45]。他断言,亚努科维奇的当选将“把俄乌战略伙伴关系带到一个新的水平”[46]。普京还断言,选举结果是“透明的”[47]

当荷兰首相巴尔克嫩德反驳普京的言论时,峰会上的局势达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他强调称,欧盟不能接受这一选举结果。[48]巴尔克嫩德含蓄地批评了普京对亚努科维奇竞选活动的参与,坚称“欧洲并没有选择另一个国家的政治领导人”[49]。在峰会结束后的晚宴上,欧盟轮值主席国荷兰的一名代表向普京展示了欧安组织的报告,报告中的证据表明乌克兰存在“大规模选举舞弊”。普京回击称:“如果乌克兰的选举存在舞弊行为,那么科索沃和阿富汗的选举也必须以同样的方式对待。”[50]

在这场对抗展开之际,波兰外交官正在为欧盟对乌克兰危机的大规模干预奠定基础。开始与乌克兰官员举行会谈的,是波兰总理顾问亚采克·格鲁乔夫斯基和欧盟轮值主席国荷兰代表尼古拉斯·比格曼所率领的代表团。库奇马和尤先科同意与国际调解员们举行圆桌会议,但由于与波兰前总统列赫·瓦文萨(Lech Walesa)存在分歧,亚努科维奇不愿会见波兰政府的代表。在访问基辅的时候,列赫·瓦文萨曾公开支持尤先科的拥护者。[51]

欧俄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表明,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差异。巴尔克嫩德强调,欧盟和俄罗斯“未能就所有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并补充说“仍有大量工作要做”[52]。他特别提到,欧盟和俄罗斯无法就安全合作问题达成一致,这牵涉到俄罗斯与乌克兰、摩尔多瓦、白俄罗斯和高加索各国的关系。他并没有试图掩盖俄罗斯和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摩擦,而是说“双方的做法不同”[53]。普京的语气比巴尔克嫩德更为直率。普京称,他“深深相信我们没有道德方面的权利,把一个欧洲大国推向任何形式的动荡”。显然,这是在批评西方对乌克兰的干预。[54]他重申,自己反对西方插手乌克兰事务,并强调“这些选举不需要任何来自外界的肯定”[55]。巴尔克嫩德坚持欧盟的立场,认为必须在谈判中讨论乌克兰的选举,并着重指出欧盟与俄罗斯应该“坦诚地指出,为了让民主发挥作用,乌克兰需要进行非欺骗性选举”[56]

显然,此次峰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双方努力将注意力从乌克兰的冲突转移到欧俄合作上。发布会仅仅说明,欧盟与俄罗斯“就乌克兰当前的进展交换了意见”[57]。反之,在会上被着重强调的是,对于建立共同经济空间、共同自由、安全与公正空间、共同对外安全空间,以及共同研究、教育和文化空间等方面,双方制定的指导方针的潜力。2003年5月份的欧俄峰会上,双方已就上述规划的建立达成了一致意见。[58]根据双方的声明,这些空间表明“战略伙伴关系的性质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利益”[59]。此外,声明的签署者高举政治辞令旗帜,他们坚称此次峰会对于在人员自由流动、实现欧盟和俄罗斯之间过境免签这一长期目标以及边境管理等方面“更密切的合作”来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