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从1999年的示好到2015的对抗局面,欧俄关系的恶化在三个层面展开。在地缘政治层面,俄罗斯在1999年就加入欧盟的愿望进行了讨论,同时俄罗斯政府推进了自己与后苏联地区国家融合的计划。欧盟一旦在该地区施加影响,它与俄罗斯的关系就会恶化。橙色革命后,对于欧盟干涉俄罗斯“近邻”事务,俄罗斯政府表现出了最强烈的敌意。那时,俄罗斯执政者认为欧盟是一个“侵略性组织”,企图打消俄罗斯控制乌克兰的想法,并诱使乌克兰与之进行一体化。相反,在科索沃战争期间,欧盟不发达的体制结构令其无法制定积极的外交政策,俄罗斯执政者将欧盟视为解决这场危机的外交伙伴。
通过考察1999年至2015年欧盟与俄罗斯关系演变的意识形态基础,可以发现它们对于价值观在其关系中的重要性有不同看法。两个因素影响着双方是否能够形成对价值观作用的相互理解。在与俄罗斯交往时,欧盟对于价值观的强调在务实的外交政策目标和对规范性问题的考虑之间摇摆不定。这受到欧盟内部在制定明确的对俄政策上存在分歧的影响。欧盟内部的摩擦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加剧,这是因为欧盟对俄罗斯在车臣的行为施加的影响有限且越来越小。这与时任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法国的务实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它当时与俄罗斯联合启动了一项能源政策。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1999年12月在赫尔辛基举行的欧洲理事会峰会上,欧盟与俄罗斯实现了短暂的团结。尽管欧盟警告俄罗斯,可能会暂停《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中的贸易条款,并减少俄罗斯通过《对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技术援助》项目获得的援助,但对俄罗斯人权问题的批评并不强烈,欧盟以务实的态度面对与俄罗斯的合作。在车臣战争持续期间,欧盟将长期经济考虑置于人道主义关切之上,这遭到了欧洲人权捍卫者的反对。
然而,虽然欧盟利用制裁和公共外交,对俄罗斯人权问题施加影响,但他们这一做法却受到了限制。欧盟对俄罗斯大加谴责,向其阐明保障人权的必要性(代价是与欧盟更紧密融合或成为欧盟的一员),俄罗斯则拒绝听取其意见。《俄罗斯中期战略》排斥加入欧盟的想法,同时强调俄罗斯想成为欧亚大国的雄心。[1]这令欧盟无法利用加入欧盟的潜在性作为筹码,说服俄罗斯实施改革、遵守《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序言中所列出的价值观,以及阻止俄罗斯在普京第二次任期内逐渐向为威权主义和抑制民主偏离。2003年,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2]2004年,别斯兰人质危机后普京宣布改革;2006年,俄罗斯政府不愿采取任何措施开放能源市场;2014年,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一年后,欧亚联盟成立。这些都进一步表明,在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的威权主义正在逐渐抬头。这些被西方广泛解读为俄罗斯试图重获大国地位的证据。俄罗斯对加入“欧洲睦邻政策”的拒绝则强化了这一观点。俄罗斯拒绝加入“欧洲睦邻政策”表明,俄罗斯政府不愿以未来与欧盟进行一体化为代价,实施政治和经济改革。因此,欧盟不能再利用欧盟成员国身份作为激励手段,鼓励俄罗斯遵守欧盟所追求的价值观。
从经济层面看,对欧盟来说,俄罗斯从可靠的能源供应伙伴转变成了能源长期安全供应的重大威胁。2000年标志着欧俄能源对话的开始,尽管俄罗斯仍在对车臣进行军事侵略,但这毕竟是朝能源政策合作迈出的第一步。在能源对话开始之前,《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中含糊地提到过欧盟和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在2006年和2009年中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这令外界认为俄罗斯是欧盟能源长期安全供应的一个不可靠的担保人。[3]第一次能源供应的中断(影响了向9个欧盟成员国的供应)是对欧盟的一个警醒,让其努力通过寻找替代供应商来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与此同时,欧盟敦促俄罗斯通过批准欧盟的《欧洲能源宪章条约》,放开能源市场。俄罗斯政府拒绝批准该文件,并增加了国家对能源部门的控制,以此作为对欧盟要求的回应。为了减少俄罗斯政府对能源市场的控制,欧盟试图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的续签为契
机,在“早期预警机制”(Early Warning Mechanism)里增加一条条款,让俄罗斯承担契约责任,在任何有可能中断供应的时候尽快告知欧盟。俄罗斯拒绝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欧盟制定了替代供应路线的计划,包括从土耳其到奥地利的纳布科管道计划。然而,一些挑战阻碍了这条管道的最后建设。对替代能源供应的追求反映出欧盟和俄罗斯在这一问题上关系紧张,而此前双方在该领域还存在着合作的潜力。
本书尝试对1999年至2015年欧俄关系恶化的原因进行解释。1999年,双方外交关系有望取得丰硕成果。自冷战结束以来,科索沃战争期间是俄罗斯与美国还有北约的关系紧张最为严重的时刻。相比之下,俄罗斯执政者那时认为欧盟是解决这一冲突的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在欧盟和俄罗斯的共同努力下,科索沃危机成功采取了和平的解决方案,这标志着《合作伙伴关系协议》生效后双方外交关系的开始。在这次成功的外交斡旋四个月后,哈维尔·索拉纳以北约秘书长的身份强调了欧盟与俄罗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他表示这种伙伴关系“提供了最好的机会,能够以一种真正能改变历史进程的方式,影响世界情势的发展”[4]。
到2015年,索拉纳对欧俄关系出现转机的愿望显然没有实现。俄罗斯政府向乌克兰施压,要求其加入欧亚联盟并放弃在政治和经济上更紧密地融入欧盟,以及克里米亚公投回归俄罗斯,这是一系列事件中的最新两个。这些事件令西方分析人士认为,欧俄关系已经踏上了不归路。
本书的主要观点是,欧俄关系的逆转——从1999年的寻求合作到2015年的对峙升级——是由于欧盟和俄罗斯的内部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分歧加剧的结果。1999年,欧盟在外交政策上缺乏一贯性,这令俄罗斯认为欧盟是“可以接受的西方伙伴”。随着欧盟在外交政策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它作为政治角色的转变很快对俄罗斯产生了影响。欧盟委员会强制对往返加里宁格勒的俄罗斯人发放签证,这直接影响了俄罗斯公民的生活,并证实欧盟能够对后苏联空间产生影响。尽管俄罗斯外交官和执政者极力反对签证的引进,谴责这种做法侵犯了人员自由流动的权利,但欧盟仍然坚持这一政策。
然而,欧盟的对俄政策并不总是像加里宁格勒事件时那样始终如一。当俄罗斯政府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出兵车臣时,欧洲议会谴责了俄罗斯的行为,敦促其立即停火。相比之下,欧洲理事会则采取了更坚定的立场,例如在《对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技术援助》中削减对俄罗斯的援助,并提议冻结《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中的一些条款。然而,在同俄罗斯发展关系一事上,欧盟内部存在着分歧。一些重要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不想损害与俄罗斯的关系。因为俄罗斯是欧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欧盟东扩时期的主要能源供应国。就连最初对俄罗斯在北高加索地区行为更为直言不讳的批评人士,也逐渐缓和了他们的抗议,原因是欧俄能源对话计划启动,这场对话是这对战略伙伴在能源合作方面的第一项重大协议。
与车臣战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橙色革命时期,欧盟成功对乌克兰实施了精心策划的外交策略,导致自1999年以来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出现了第一次政治危机。欧盟通过拒绝接受舞弊选举的结果,并要求重新举行总统选举,从而对乌克兰施加了影响,令亲西方的候选人获胜。俄罗斯执政者认为,欧盟参与解决乌克兰危机,是有意将乌克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损害俄罗斯政府的利益。2009年启动的“东部伙伴关系”计划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观点。该协议为包括乌克兰在内的苏联地区的6个国家制定了一个政治和经济一体化框架。
“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导致了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重大对峙,自2013年11月以来,这种对峙一直是这一前战略伙伴关系的特点。在乌克兰持续不断发生危机的同时,欧盟并没有就自己未来与乌克兰的关系建立起明确议程的想法。2015年5月,在里加举行的东部伙伴峰会表明,乌克兰缺乏精简的一体化政策。在里加峰会上,欧盟透露,未来几年,欧盟的外交政策不会优先考虑进一步扩大成员国规模。由于欧盟不愿实现亲欧盟政界人士希翼与欧盟一体化的抱负,再加上乌克兰东部由俄罗斯分离主义者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人们无法预测乌克兰未来的政治走向。
在对1999年至2015年欧俄关系恶化的过程进行考察后,一个问题浮现了出来:双方对抗的这些根源是否会在未来几年仍对其关系产生影响?对欧俄关系未来发展进行短期评估面临着几个根本性挑战。第一,要想解决欧盟与俄罗斯未来外交的发展问题,就必须提及乌克兰危机。第7章阐明,这场始于2013年11月的危机,可以追溯到2004年橙色革命后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公开对抗。由于欧盟和俄罗斯都未能从他们最初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冲突中吸取教训,不断恶化的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公投回归俄罗斯是这场危机的顶峰——使西方变得无能为力。2013年和2014年乌克兰局势的突然恶化,让人们无法预测乌克兰未来的事态发展。这样的评估需要对乌克兰政治中的国内因素——比如考虑到乌克兰政府试图与乌克兰东部的分离主义者进行谈判——进行检验,这超出了本书的讨论范围,但可能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评估欧俄关系的未来发展,取决于这两个伙伴是否会解决它们对价值观在双方关系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一致的问题。它们无法建立一套各自都支持的价值观念作为发展关系的基础,这一点在《合作伙伴关系协议》的序言中体现得很明显。根据该序言,欧洲共同体和俄罗斯联邦“深信以下几点至关重要:法治和尊重人权,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权;建立自由的多党制度和民主选举制度;开放经济以建立市场经济”[5]。
这些声明只有在超越政治辞令,并在双方关系中得到落实后,才有会意义。对1999年至2015年欧俄关系的考察表明,双方在尊重人权和开放经济方面的对话都破裂了。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的2000年,欧盟官员和机构曾谴责俄罗斯在北高加索地区侵犯人权,但这种故作姿态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迫使俄罗斯结束战争。尽管车臣战争仍在继续,但欧盟在与俄罗斯的对抗中缺乏积极的立场,这进一步削弱了欧盟维护《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序言中所列出的价值观念的能力。
乌克兰问题和克里米亚问题所产生的对抗愈演愈烈,引发了这样一个问题:欧盟和俄罗斯为什么不搁置《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以此显示他们不能在“一切照旧”的基础上继续他们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简要回顾一下欧盟以前打算将《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作为强制性措施的意图。自1997年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以来,在欧俄外交关系的历史上,欧盟曾两次利用该协议作为筹码。由于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的爆发,《合作伙伴关系协议》的初步实施被搁置。1997年协议签署后,欧洲理事会提出冻结部分贸易条款,并严格执行协议中的政治条款。欧盟对这一建议的反应并不一致,因此阻碍了这一提议的执行。9年后,在俄格战争期间,欧洲理事会将续签《合作伙伴关系协议》的谈判推迟了大约两个月,以表达欧盟对俄罗斯与格鲁吉亚进行战争的谴责。然而,在宣布这一限制性措施的同时,欧洲理事会强调:“双方别无选择,只能以合作、信任、对话和对法治的尊重作为基础,建立起稳固的关系。(欧盟)呼吁俄罗斯与我们一起做出这个有利于共同利益、相互理解与合作的根本选择。”[6]
鉴于欧洲理事会的这些话,虽然据称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期间支持乌克兰东部的分离主义者,但《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却没有遭到终止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解释1999年至2015年双方关系逆转的原因的时候,本书并没有对其关系的演变进行详尽的分析。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要阐明普京和俄罗斯权力精英的深层动机。因此,双方的冲突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意识形态观念或个别执政者的利益所驱动的,目前仍不确定。只有几十年后克里姆林宫的档案被公开时,我们才有可能填补空白,更清楚地理解俄罗斯的决策过程。对这些档案文件的研究,将有助于澄清俄罗斯领导层的想法,以及这些想法在1999年至2015年间对欧俄关系的影响。就欧盟是否打算在与俄罗斯交往过程中推广其价值观这一问题,获取这些档案中的文件,以及与俄罗斯重要官员进行面谈,将有助于在评估价值观在这对前战略伙伴关系中的作用的时候做出更为精细的判断。
在本书所述的时期内,欧盟的决策在不同阶段影响了双方关系,但就像俄罗斯一样,其实施决策的过程远非透明。目前,尚不清楚欧盟成员国担任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与俄罗斯进行互动时采取政策的背后动机。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葡萄牙担任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的时候对俄罗斯所采取的包容的态度,以及贝卢斯科尼对普京在车臣的政策的支持,这两者背后的想法仍不明朗。
为了了解欧俄外交关系的变化,除了需要评估欧盟和俄罗斯实施政治决策过程中的内部因素外,同样重要的是要评估目前的外部政治发展情况。因此,日后研究欧俄关系,需要考察俄罗斯目前介入叙利亚局势的行为对欧俄关系以及“欧洲睦邻政策”未来发展的影响。俄罗斯对叙利亚的介入不断加深,引发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对欧盟的东部邻国乌克兰施加压力之后,俄罗斯政府为何还试图干预欧盟的南部邻国?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和反叛组织的过程中,据说俄罗斯提供了军事支持,这证实了俄罗斯对叙利亚局势的介入。一些政治评论人士猜测,俄罗斯将寻求欧盟的支持,试图找到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叙利亚冲突的办法。[7]对于“欧洲睦邻政策”的潜在缺陷及其未来发展,以及俄罗斯参与叙利亚的动机、发展与结果,想要预测的话都有很大的困难。2015年11月11日,俄罗斯公布了一项有关叙利亚宪法改革的提议,让人们燃起了解决冲突的希望。[8]两天后,巴黎遭到伊斯兰国的恐怖袭击,法国和世界都因此受到创伤。[9]11月15日在安塔利亚(Antalya)举行的G20峰会上,普京总统和奥巴马总统就“由叙利亚主导并且是叙利亚独有的政治过渡”达成了协议。该协议能否有效解决叙利亚危机、消除对国际安全构成威胁的极端主义根源,还需要时间来证明。[10]与此同时,打击极端主义这一看似共同的目标,能否被视为俄罗斯与西方和解的第一步,仍有待观察。
俄罗斯目前对叙利亚的介入,以及对乌克兰的压力,引起了人们对“欧洲睦邻政策”的潜在缺陷及其未来发展的质疑。时间将告诉我们,如果欧盟委员会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修订“欧洲睦邻政策”,让俄罗斯加入增进欧盟与独联体之间一体化的讨论的话,是否有助于缓解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欧洲睦邻政策”审查报告的发表将会表明,委员会是否能够以一种新的方式处理“欧洲睦邻政策”的核心原则,把重点放在差异性、专注度、灵活性、所属权和可见性上。[11]而要想知道这些原则的应用是否能够减少欧盟与俄罗斯在共同邻国问题上的对抗,只有以未来几年欧盟与“欧洲睦邻政策”成员国(如叙利亚和乌克兰)和俄罗斯构成的三边关系为背景,用实践经验来检验欧盟与这些成员国关系的发展。
预测欧盟与俄罗斯关系的发展,还需要考察影响两国关系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能源政策。最近欧盟能源政策多样化的进展很可能对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长期合作产生直接影响。2006年和2009年,乌克兰天然气供应的中断,加强了欧盟对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需求。欧盟刚一推出包括建设纳布科管道计划在内的具体的能源供应多元化计划,俄罗斯官员就立即把中国视作替代的能源市场,从而淡化了欧俄能源贸易的重要性。2014年6月,俄罗斯通过谈判最终敲定了一项中俄能源合作协议,这证明俄罗斯转向不同市场的想法是正确的。这份协议首次提供了具体证据,表明从长远来看,这些措施可能最终改变欧俄能源供应的平衡。第一批天然气预计将于2018年12月开始交付。[12]这笔交易能否通过修建必要的管道来实现还有待观察。[13]从长远看来,在首批天然气供应交付之前预测中俄能源协议是否会危及欧盟能源供应的安全,还为时过早。
参考文献
BBC News.(2015a).Syria conflict:Assad in surprise visit to Moscow.21 October 2015.Retrieved 2 November 2015 from:www.bbc.com/news/worldeurope-34590561.
BBC News.(2015b).Syria conflict:Russia“peace plan”revealed ahead of key summit.11 November 2015.Retrieved 11 November 2015 from:www.bbc.com/news/world-middle-east-34784276.
BBC News.(2015c).Paris attacks“planned from Syria”-French PM Valls.16 November 2015.Retrieved 16 November 2015 from:www.bbc.com/news/world-europe-34830233.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2008).Revised presidency conclusions.Extraordinary European Council,Brussels.1 September 2008(OR.fr)12549/2/08 REV 2.CONCL 3.Brussels,6 October 2008.
De Jong,S.,Wouters,J.and Sterkx,S.(2013).The EU and Multilateral Security Governance.London:Routledge.
European Commission.(1997).Agreement on 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establishing a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and their Member States,of one part,and the Russian Federation,of the other part.Official Journal L327,28/11/1997P.0003-0069.Retrieved 27 October 2015 from:http://trade.ec.europa.eu/doclib/docs/2003/november/tradoc_114138.pdf.
European Commission.(2015).Press Release Database.European Commission-Press release.Towards a new 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the EU launches a consultation on the future of its relations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4 March 2015.IP/15/4548.Retrieved 2 November 2015 from: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IP-15-4548_en.htm.
Marcus,J.(2015).Syria crisis:Russia's strategy and endgame?BBC News.Europe.8 October 2015.Retrieved 18 October 2015 from:www.bbc.com/news/world-europe-34474362.
Murphy,K.(2015).G20-Barack Obama and Vladimir Putin agree to Syrianled transition.Guardian.15 November 2015.Retrieved 16 November 2015 from: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5/nov/16/g20-barack-obama-and-vladimirputin-agree-to-syrian-led-transition.
Rapoza,K.(2015).Russia,China get energy deals under way.3 June 2015.Forbes.Retrieved 19 October 2015 from:www.forbes.com/sites/kenrapoza/2015/06/03/russia-china-get-energy-deals-under-way/.
Sakwa,R.(2014).Putin and the Oligarch.The Khodorkovsky-Yukos affair.London and New York:I.B.Tauris.
Solana,J.(1999).The EU-Russia Strategic Partnership.Speech by the High Representative designate of the European Union for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Stockholm,Wednesday 13 October 1999.Retrieved 25 April 2015 from:www.consilium.europa.eu/uedocs/cms_data/docs/pressdata/EN/discours/59417.pdf.
The Deleg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to Russia.(1999).The Russian Federation's Middle Term Strategy towards the EU(2000-2010).Retrieved 18 November 2009 from:www.delrus.ec.europa.eu/en/p_245.htm.
Wright,C.(2014).$ 400 billion gas deal shows Russia looking to China to replace Western money.22 May 2014.Forbes.Retrieved 19 October 2015:www.forbes.com/sites/chriswright/2014/05/22/400-billion-gas-deal-shows-russia-looking-to-china-to-replace-western-money.
【注释】
[1]The Deleg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to Russia(1999).
[2]Sakwa(2014),p.ⅹⅸ.
[3]De Jong,Wouters and Sterkx(2013)pp.140-164.
[4]Solana(1999).
[5]European Commission(1997).
[6]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2008).
[7]Marcus(2015);BBC News(2015a).
[8]BBC News(2015b).
[9]BBC News.(2015c).
[10]Murphy(2015).
[11]European Commission(2015).
[12]Wright(2014).
[13]Rapoza(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