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兹尼最后通牒
12月6日,欧盟和俄罗斯在车臣问题上的对抗达到了高潮,克里姆林宫发出最后通牒,警告格罗兹尼的居民,如果他们在5天内不撤离格罗兹尼,就会被当作恐怖分子对待。[50]这一最后通牒令欧盟的对俄立场形成了短暂的一致,并开始讨论施加制裁。
一些欧盟成员国的首脑试图说服克里姆林宫撤回最后通牒。在写给叶利钦和普京的信中,德国的总理施罗德和外交部长菲舍尔都要求撤销这一最后通牒。[51]菲舍尔还给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写信,谴责俄罗斯的最后通牒是“野蛮行为”,这一行为“不合情理,(因为它并不能)等同于粉碎恐怖主义”[52]。
法国政府同样回以批评。在参议院上致辞时,法国外交部长于贝尔·韦德里纳(Hubert Vedrine)批评这一通牒是“野蛮的军事行动,以非常严重的方式袭击了民众,完全是恣意妄为”[53]。他要求撤销最后通牒。韦德里纳呼吁欧盟“更加直率、强硬”地对抗俄罗斯。[54]欧盟需要“从原则上审视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因为欧盟不能“在俄罗斯拒绝听取国际社会的压力时,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一如既往地与他们合作”[55]。
在车臣战争期间,欧盟对俄罗斯的立场有两大分歧。一方面,与韦德里纳相反,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试图与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普罗迪表达了他对实施制裁的犹豫,他说:“我们应该讨论,制裁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以及制裁的后果。”[56]欧盟对外关系司的一名前发言人间接地解释了普罗迪立场摇摆的原因,说他这个人不会用“很重的词。他善于思考,一直在努力寻找有建设性的方法”[57]。另一方面,就各自的对俄立场而言,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芬兰和欧盟对外关系委员彭定康之间存在着分歧。在同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进行第一次外交政策对话会议期间,彭定康意图将公众的猛烈批评引向俄罗斯,芬兰显然对此感到紧张。根据会议时在场的一名欧盟对外关系司前发言人的说法,在人权方面立场鲜明的彭定康受到欧盟委员会劝告,要他采用“温和的语气”[58]。这件事情让人们有了“预先体验,在讨论欧俄关系的时候,(有的)事情要在内部(说),有的事情在正式场合说”[59]。在和俄罗斯之间,或者有关俄罗斯的对话里,欧盟在官方与非官方场合下存在着矛盾。发言人提到的这一点,反映出欧盟想要维护和俄罗斯之间友好关系的强烈愿望。但在内部,欧盟的言辞并没有那么统一。
欧盟内部出现了短暂的团结,欧洲理事会发表了《车臣宣言》(Declaration on Chechnya),表明欧盟在这场冲突中不愿妥协的立场。这项宣言发布于12月10日至11日赫尔辛基举行的理事会首脑会议上。宣言集中讨论了三个主要问题。首先,强烈批评对车臣城市的“猛烈轰炸”和“对格罗兹尼居民的威胁以及对国内流离失所者的待遇,这都是完全不可接受的”[60]。俄罗斯在车臣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违背了人道主义法的基本原则,违背了俄罗斯在欧安组织做出的承诺,也违背了它作为欧洲理事会(Council of Europe)成员国的义务”[61]。
第二,威胁要对俄罗斯实施政治制裁。宣言警告说,将会审查欧盟《共同对俄战略》的执行情况,该战略为欧盟与俄罗斯“伙伴关系”的发展确立了目标。[62]这种审查的结果很难预料。此外,宣言还提议,“暂停欧俄《合作伙伴关系协议》的部分条款,贸易条款则严格执行”[63]。然而,该声明未能证实这些计划中的制裁是否已经得到欧盟委员会的批准。
第三,重申欧盟对与俄罗斯关系的规范性期望。宣言表示,愿意“在俄罗斯向现代民主国家转型的过程中陪伴俄罗斯”,但同时警告称,“如果(要)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64]。这份对于车臣事件的宣言显然是在暗指战争对欧俄关系的严重影响,宣言声明:“欧盟不希望俄罗斯使自己孤立于欧洲。”[65]
在满足人民对其能够立场坚定的期望的同时,欧盟需要与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会上,欧盟努力在两者之间维持着平衡。彭定康称,欧盟“拼命地让自己显得合情合理、善解人意,但舆论并不希望我们继续与俄罗斯像以往那样合作”[66]。与彭定康类似的是,代表欧洲理事会主席发言的芬兰总理利波宁,在重申理事会声明时采取了比十月份更为强硬的态度。利波宁指出,车臣战争对欧俄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他警告说:“俄罗斯是否将孤立于欧洲,实际上取决于他们自己,要孤立俄罗斯的并不是我们。”[67]
关于暂停《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中部分条款的提议引发了人们的争议,导致欧盟内部发生了严重争执。赫尔辛基的欧洲理事会首脑会议结束几周后,欧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召开了会议。施罗德和希拉克都支持暂停部分条款。[68]虽然第四条条款规定,只有在欧盟和俄罗斯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修改《合作伙伴关系协议》的条款,但通过“单方面中止其奏效”的方式,欧洲理事会有权暂停部分内容。[69]欧盟对外关系委员彭定康却对这一提议嗤之以鼻,称其为“毫无意义的姿态”[70]。结果也是不足为奇的:由于这一矛盾,《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和《共同对俄策略》都没有得到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