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实用主义——能源政策上的合作(2000年10月—2001年4月)
虽然车臣大屠杀引发了抗议浪潮,但无论是欧洲政界人士,还是欧洲理事会的轮值主席国法国,都仍在继续与俄罗斯发展友好关系。10月30日,巴黎举行欧俄峰会时,恰逢《世界报》(Le Monde)发表了一篇文章,承认车臣战争阻碍了法国与俄罗斯关系的“正常”发展。但文章同时强调这些国家之间展开对话是“正常且可取的”[139]。文中指出,“沉闷的气氛终需被打破,在两个对欧洲权利平衡至关重要的大国之间,更是如此”[140]。
对俄罗斯在车臣侵犯人权行为的谴责流于沉默,欧俄峰会上启动的能源对话是另一原因。在对话发起之前,《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就涉及了能源政策。《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中称:“能源政策方面的合作是在市场经济和《欧洲能源宪章条约》(European Energy Charter Treaty,简称ETC)的原则范围内进行的。”[141]根据俄罗斯政府副总理维克托·赫里斯坚科(Victor Khristenko)的说法,此次能源对话旨在保障欧洲能源能够长期供应。[142]为了强调此次对话的重要性,芬兰外交部国务秘书尤卡·瓦尔塔萨里(Jukka Valtasaari)宣布,未来20年内,欧盟对天然气的需求将从40%增长到70%。[143]除了能源安全以外,对话还致力于实现节约能源、合理化生产、改革基础运输设施和优化欧洲在俄罗斯能源领域投资的机会等目标。[144]双方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研究如何“加强长期能源合作,以及使俄罗斯破旧的能源和工业领域现代化”[145]。
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和欧盟都对俄罗斯采取了和解的态度。峰会结束后,希拉克希望为法俄关系写下“新的一页”[146]。希拉克向俄罗斯人民保证,两国关系从来没有疏远的危险,在任何情况下,“友好的(法俄)关系”都将得到维护。[147]考虑到希拉克一直坚决支持暂停执行《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中的某些规定,这些声明表明他已经改变了主意。希拉克突然对俄罗斯态度友好,这遭到了前欧盟对外关系委员彭定康的批评。彭定康痛斥希拉克在暂停《合作伙伴关系协议》条款一事上故作姿态:“他在俄罗斯人权问题上微不足道的立场达到了最高点。有好几个星期,他一直在讨好普京,从未回头。同样有好几个星期,我和我在欧盟委员会的同事们因为不愿与俄罗斯合作而受到了威胁。”[148]
普京对希拉克态度的转变表示欢迎。他称赞这次峰会是“俄罗斯和欧盟永久对话的政治顶峰”[149]。
同样令人惊讶的是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的态度突然转向友好,这体现在其2001年1月27日恢复俄罗斯投票权的决定中。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主席拉塞尔·约翰斯顿勋爵强调,欧洲理事会并没有谴责俄罗斯在车臣的暴行,而是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局面”,这是很重要的。[150]
大会的决定引起了俄罗斯人权组织的批评。俄罗斯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代表团成员、人权积极分子谢尔盖·科瓦列夫,谴责俄罗斯投票权的恢复是一个“阴谋”[151]。他指责欧洲理事会关于车臣形势进展顺利的报告是建立在“虚假事实”的基础上。[152]根据科瓦列夫的说法,“炮火轰炸已经停止,但取得建设性进展的证据是由欧洲理事会主席捏造的……为了避免损害与俄罗斯的关系,‘至少提到一些积极进展’”[153]。科瓦列夫称,欧洲理事会正在实行双重标准,“经常违背自己的正义观”[154]。他认为,欧洲理事会“对违反其规则的国家施予的是零压力。违反者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并且最终意识到,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上的这种唠叨毫无意义”[155]。最终,这种“唠叨”被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和欧盟内部的沉默所取代。这一沉默是由9月11日的袭击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