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跨“介”传播
(一)“符号”的跨“介”延展
首先,主持人自身带有的“符号性”可延展到新媒体。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23]。对媒体传播而言,语言不仅是信息和文化的传播,而且是人类创造出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体系。这是一种综合的符号体系,主持人的传播角色就是其中一个媒体符号。这个“符号”先在传统媒体的平台上建立起来,在取得较高的认可度后主持人再将这种信任值延续到互联网,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像马东、李小萌、张泉灵等知名主持人,他们要么投身新媒体,要么自主创业,抑或是加入其他公司,都将自己的受众带到了新领域,引发了巨大的传播效应。“数字化媒体的出现给了主持人更多的空间和机会,选择多了以后,他们也会反过来思考自己在原来机构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状态。”[24]
罗振宇曾是央视《对话》《经济与法》等节目的制片人,从央视离职后打造了自媒体节目《罗辑思维》。他凭借“互联网思维”的理念、较高的知识文化储备和个性化的表达,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主持人形象和品牌。例如,在一期以失业为主题的节目中,他从“互联网对于失业问题的影响”入手,用全新的思维模式和互联网视角去解读历史、人文等。正像他自己所倡导的“U盘化生存”,个人不依附于任何组织,基于兴趣来打磨能力,与其他人进行时时协作,在市场中找到个人的价值。
他的节目具有“宣讲”作用,采取视频和公众号共行的模式,视频“讲”完后借助其他平台进行下一轮的推广。罗振宇还推出了自己的生活感悟60秒语音分享、好文分享等服务,启发人们独立思考。他在“宣讲”中分享自己的思维和逻辑,通过感染和影响别人从而影响大众。在某种程度上,他是一个“传道者”,他把自己的思维渗透到节目中,树立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对历史的全新认识、对现实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大胆设想。
(二)角色的“转型升级”
1999年,在国家提出“网台分离”制度后,腾讯、搜狐、新浪、网易等互联网新媒体成立,诸多传统媒体人纷纷离职走向新媒体。但那时传统媒体还处于发展的高峰期,所以人们并没有对当时的“离职”现象有过多关注或进行学术研究。2014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新媒体迅速发展,当传统媒体还沉浸在发展频道多元化的进程中时,新媒体已经可以进行“个人定制”了;当广播电视还在提升主持人亲和力时,新媒体主持人已经实现了与受众的直接沟通,和受众建立了较高的黏性;当传统媒体还在考虑新的突破和出路时,媒体融合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与新媒体环境下的自由、开放、共享等特征相比,传统媒体的制约性开始显现。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人离职并投身新媒体、互联网公司等行业。愈演愈烈的离职潮最终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讨论,媒介环境变革带来的主持传播变革、主持人日后的职业发展以及传播角色的演变成为学界、业界研究的焦点。
随着传统媒体机构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主持人的传播角色不再为传统媒体所独有,其原本的中心地位正在被淡化。新媒体环境下的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场景,营造了主持传播活动的“新场域”,为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优渥的土壤。而且,新媒体机制灵活,能够激发网民无限的创新活力,吸引无限的用户并创造无限的发展空间。因此许多主持人寻找新出路,试水各大视频网站、公司,进行自媒体创作。例如,主持人王凯从央视离职后,创立了自媒体节目《凯子曰》,经过几年的发展,节目做大做强后,才有了现在的《凯叔讲故事》。最早,王凯的内容主要投放在微信公众号上,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如今在喜马拉雅 FM、荔枝 FM、爱奇艺、优酷、乐视等音视频平台上都可以听到这档节目。王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在传统媒体中,主持人只是一个环节;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要进行自我创作,负责全部的内容生产和节目推广运营等。这无疑是主持人对自我的一次全新超越,也是对主持人媒体专业化程度的重新考量。
马东曾是央视节目《挑战主持人》的总导演、主持人,于2009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导演;2011年任职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总监助理;2012年担任《汉字英雄》的主持人,同年从央视辞职。2013年,他加盟爱奇艺,担任首席内容官,主持知名网络节目《奇葩说》;2015年正式创立米未传媒,专注于进行互联网视频的内容开发与生产。马东在央视的身份是主持人、导演、总监助理等,给人一种西装革履、中正平和的文人印象。但是在新媒体节目《奇葩说》中,他语言犀利、荤素不忌,对网络用语的熟练运用让其受到了青年观众的喜爱,他甚至还大大方方地将自己割双眼皮的事放在节目中进行自我调侃。种种贴合受众媒介使用环境的做法让马东成了被人追捧的“马东东”“MM马”,“逻辑清晰、三观正、聪明”是诸多粉丝对他的评价。互联网有着相对宽容的环境,给予主持人更大的超越自我的空间。有人认为,马东的风格转型是因为离开央视后自己从压抑中解放了出来,但马东自己表示:“你是在什么山唱什么歌,然后你在这个山上非要唱别的歌,那你就换个山。”[25]正如马东所说,新媒体有新媒体的特殊性和受众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人传播角色势必会被重新塑造。
还有诸多传统媒体主持人在离职后选择了一个全新的传播环境。例如,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刘建宏离职后,加盟乐视网并出任乐视体育首席内容官;段暄转行电子竞技,加盟香蕉娱乐并出任香蕉体育的CEO,担任体育网络视频真人秀节目《香蕉球·直播法兰西》的男主播。传统媒体主持人的离职潮,真正原因正如张泉灵所说的那样:“我要跳出去的鱼缸,不是央视,不是体制,而是我已经在慢慢凝固的思维模式。”[26]主持人的离职更多的是出于自己对传播角色的自我突破,是想要实现更多样的梦想。
(三)跨“介”融合传播
主持人现正处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旋涡之中,有的主持人从传统媒体全身而退;有的主持人走多栖发展道路,致力于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融合传播,指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整合、平台整合,使得传播效果最大化。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传统媒体并不是毫无应对,其也在积极地探索新的发展,不断地融入新技术,开拓新的传播渠道。比如,布局社交平台和新闻客户端,定制性地投入网络平台,拓宽主持人传播的领域;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效果也会“反哺”传统媒体,为主持人提供多元的传播空间,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主持人有了选择空间,再加上过硬的专业素质,其传播角色可以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积极、正向的传播活动。
出身于传统媒体的主持人纷纷进军互联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和谐、良好的发展态势带来了超出预期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浙江卫视的王牌主持人华少与腾讯视频合作主持网络综艺节目《你正常吗》。湖南卫视的当家主持人汪涵试水网络节目《火星情报局》,根据2016年6月28日《火星情报局》发布的官微,《火星情报局》第一季累计收视率破8亿。[27]而汪涵主持的另一档节目《天天向上》改版后9期累计7,900多万收视率,差距非常明显。谢娜因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而走红,2015年主持了爱奇艺自制的网络综艺节目《偶滴歌神啊》(第二季),该节目同时在深圳卫视播出电视版。李咏从央视辞职后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先后主持了优酷网与土豆网联合推出的网络综艺节目《偶像就该酱婶》和天津卫视的《幸运秀》、浙江卫视的《熟悉的味道》、浙江卫视的《中国新歌声》等电视节目。可以看到,从传统媒体走出的优秀主持人通常在各个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素养,其创作的内容并没有因为网络空间的开放和网络环境的相对自由而脱离正确的主持创作道路。主持人在把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带入新媒体的同时,也把在新媒体中获取的流量回报给了传统媒体,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节目的双赢。
“技术”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样对主持人的跨介融合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主持人要借助新技术生产出数字化、可视化的内容产品,提升对信息专业化处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主持人要能够在技术营造的虚拟演播室、大屏+小屏等多元化场景中,驾驭好技术、做好主持传播。
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19年“两会”报道中实现了跨平台、频道和频率的融合传播,央视新闻频道的《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见图2-2)与央广《央广会客厅》现场连线直播,实现了同屏互动式报道。电视台主持人针对观众进行画面交流的同时,还需要顾及广播听众的体验;广播节目主持人也要跨越声音传递,走进屏幕和观众进行交互;主持人还要与节目嘉宾进行互动,与在线网友进行链接,完成提问与对话,此次融合传播表面看似乎只是两个平台的互动,实质上是以主持人为传播纽带,实现共同策划、垂直对接、内容共享、融合一体式的多元报道。
央视主持人徐卓阳:我们现在来双视窗画面里看到的就是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室的画面,这是我们的同事,主持人张蕾。张蕾你好。
央广主持人张蕾:卓阳您好,王宁您好,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
央视主持人徐卓阳:也跟中国之声的听众朋友打声招呼,我们特别难得有跟听众打招呼的机会……
图2-2 《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截图)
主持人面对多屏多元群体,借助技术进行屏幕切换,兼顾不同受众的互动需求以及主流价值的传播,已然成为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持活动的“新常态”。这种“新常态”实则对主持人跨介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