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目标:内容生产者

二、转型目标:内容生产者

(一)把控内容出口

高信息量和高获得率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但是过低的传播门槛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各大微信公众号推崇的“10万+”阅读量,但经过实际调查后我们发现,所谓的流量存在炒作和弄虚作假的现象。在泥沙俱下的新传播环境中,传统媒体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怎样才能将内容生产机制和传播机制深度融合以实现一次生产、多元传播、多面反馈;如何适应差异化、分众化传播,既打破圈层壁垒又保证用户黏性;如何创新产品形式、挖掘内在价值、融合市场资源,将产品和流量变现;如何应对动态的媒介消费观念和市场动向,颠覆原有模式以建立新模式,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主持人身为传播过程的重要一环,必然也将面临和承担媒体融合的问题和责任,如生产高品质内容,处理好传播与服务、专业与全面、引领与交互等多重关系。

主持人要想把握内容出口,就需要在传播场域中拥有强话语权和高引导力。首先,要拥有能与网络个体(网红)、跨界人员、智能机器人等竞争的本领,否则很容易被海量、低俗的声音所淹没,丧失传播主动权,最终沦落到“自娱自乐”的境地。其次,要能够与受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充分了解受众需求,观察受众反应,重视受众反馈,彻底转变“我播你看”的思维理念。再次,主持人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赋予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坚定政治立场,遵循传播的客观规律,挖掘信息本质,深耕信息价值。最后,主持人要严把“社交出口”。主持人日常在社交平台(微信、微博等)上的“个人记录”与“表达”也属于传播“内容”,因此主持人要时刻谨记自己的“社会角色”,塑造正面形象。

(二)注重内容品质

无论传播格局如何演变,优质的内容生产永远都是媒体传播的核心。这要求主持人能够在变局中,坚持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客观、真实地生产内容时还要实现多元表达、深入思考,注重内容的品质。例如,自媒体节目《听青音》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主持人青音打造,后来投放爱奇艺,播放量过亿次。正是因为她对内容品质的追求,才使节目获得了巨大的流量和关注。融媒时代的一体化生产赋予了节目“产品”的内涵,主持人在获取收视率的同时还要吸引受众和流量,兼顾节目可能带来的正面市场化潜力和发展空间。主持人与节目是深度捆绑的关系,节目的发展、转变也势必带动主持人的主动转变,使主持人对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和市场规制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吸引流量,是主持人当下必须破解的问题。首先,主持人应发挥专业优势,生产“有深度”的“高品质”内容。一方面,高效地进行信息、数据筛选,将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人民利益以及虚假、偏激的信息“筛出”,从源头把控信息的真实客观性;另一方面,深挖信息深层内涵、价值,融入深刻的思考、独到的见解,进行信息的处理与再加工,确保信息产出融合知识性、专业性、答疑性的内容产品。其次,主持人充分利用社交平台,生产具有“特色”的内容。一方面,根据社交平台的强互动、强体验特征,在保持客观公正的前提下,生产贴近人民需要、易于人们接受的内容,以此获取用户关注;另一方面,结合自身节目特色、主持风格,生产具有鲜明特色的短视频作品。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月亮姐姐”在抖音账号推出《疫情防疫歌》,其定位准确、通俗易懂,却不失“乐趣”,吸引了广大家长和小朋友的关注、点赞。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质量与流量不是“割裂”关系。主持人应“双管齐下”,确保内容兼具专业性、深度性、贴切性,通过高品质吸引大流量,从而正向推动媒体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