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政治属性

一、坚持政治属性

(一)坚持提升政治水平

广播电视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认同的重要途径,具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作用。主持人处于广播电视传播的前沿,自诞生之日就被赋予了政治属性,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主持人政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传播的质量好坏,政治解读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新闻传播功能发挥的程度大小。齐越认为:“我是一个传声筒,但是我传的是我们的党和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声音,我传的是党和人民政治上和谐一致的声音,我传的是中国共产党堂堂正正的真理之声。”[1]

媒体融合强调人与人的交互、人与社会的相互构建,主持人也被要求从传播者向服务者转变,以此提升交流互动性。但是,这种“要求”会因为过度追求“流量”和“效果”,而产生理性思考缺失、社会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主持人仍应保持较高思想认识层次,不断提升自身政治水平,以此应对传播变局下的重重挑战。

一方面,主持人需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融合。主持人需要通过扎实的理论指导自身的传播行为,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准确地给予人民正确导向,有效提升自身舆论引导力;主持人还需要深深扎根现实生活,充分掌握社会发展动态、人民实际需求,从而进行有内容、有思想的报道。脱离了现实的报道,都是纸上谈兵,更无从谈起进行深入判断,完成思想和舆论引导。另一方面,主持人需要有较强的政治水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传播环境。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网络空间作为世界交流窗口,其存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其间充斥着各种声音、汇聚了多元价值。这需要主持人拥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形成边界意识,遵循正确的政治导向,主动发挥主流价值传播的功能,有效应对西方别有用心地扭曲事实、制造混乱的行为。

(二)坚持党性原则

谣言散布是网络空间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但也是最为困扰的问题。“谣言的主要方向都集中在社会、政治以及财经方面。包括国际形势、经济、法律以及政策方面等,说明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对目前的社会状况有不满也有期望。”[2]面对开放多元的信息,受众容易对符合心理预期的信息产生共鸣,却不在乎表象背后的客观真实。主持人应对上述挑战,引导受众理性思考、客观判断,需要坚持党性原则,秉持鲜明的态度、坚定的立场,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坚持党对新闻工作者的领导,在政治宣传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主持人的职业操守,也是主持人的责任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3]。对于主持人而言,深处“有融乃大”的融合变局中,应主动接受新思想和新观点,坚持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为根本,具备融合的眼光、全球化的视野,强化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无论大屏还是小屏,主持人都应保持“媒体形象”,时刻绷紧党性原则的弦,发挥主持人正面舆论引导的作用。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动态、开放发展的思想体系,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实践,变得更丰富、更先进、更充实。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在新的传播环境、时代下不断演变,但仍然是新闻工作者的风向标和原则坚守;新闻的本源以及新闻传播规律仍然作为理论指导,规范主持人的传播行为。如果没有强大的思想观念的支撑和引导,只是随波逐流,那么主持人必将无法长远发展下去,新闻传播也将失去本质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他要求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以党的主张为指导思想,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4]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传播环境怎样变化,主持人都要有思想上的自觉意识,要考虑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功能是什么,需要为谁工作,代表谁,依靠谁。融媒体环境下的个人传播和信息自由,让传播更通畅、更便捷,但也会使个人视角的表达失去约束力和控制力,产生一种混乱和无序的状态;网络受众在面对主流媒体发声与网络个人发声相冲突时,究竟相信谁成为最大的困扰。这都需要主持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破解传播迷雾,引导受众看到真实客观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