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节目离不开主持人

一、娱乐节目离不开主持人

(一)发挥审美愉悦的功能

“娱乐”作动词时,意为使人快乐;消遣。作名词时,意为快乐有趣的活动。[6]观看娱乐节目既让人开心快乐,又是一种审美愉悦活动,通过主持人具有审美性、趣味性的语言表达,以满足受众的审美愉悦需求。媒体融合发展下的娱乐节目更精致、更垂直,更离不开主持人调动,让不同收视群体达到情感共鸣。如果娱乐节目没有了主持人,那么也就相当于让受众“自娱自乐”,综艺娱乐节目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德国学者谷鲁斯认为,“游戏”并不是完全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而是为将来的实际生活做准备或做练习。[7]例如,小猫玩毛线团是为了练习捕捉能力。娱乐节目同样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将文艺和娱乐结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就更需要有主持人作为寓教于乐的“导师”,让娱乐节目能够引领正确价值导向,传播文化知识。例如《爸爸去哪儿》的主持人会借助嘉宾的经历和体验,无形中教会年轻人如何教育儿女、珍惜友谊,以及与人相处之道。娱乐节目的审美教育,只有通过主持人在节目中以情感人、潜移默化才能实现,这也是娱乐节目需要主持人的关键所在。

(二)呈现多样化节目

娱乐节目形态多样,主要可归纳为综艺娱乐类、益智竞赛类、真人秀类,不同形态的娱乐节目具有不同的娱乐目的、艺术效果,主持人的风格通常与节目相契合。我们先把视角放在综艺娱乐类节目上,以《欢乐中国行》和一年一度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等为典型代表,主持人是整个晚会的关键,掌控着节目的所有娱乐元素,在节目编排、节奏控制,以及活跃气氛、与观众互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诸多综艺娱乐节目以“主持群”形式出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节目定位,有煽情的,有自嘲逗乐的,内容形式丰富,让受众应接不暇。娱乐节目的传播需要主持人一定的“表演”,在嬉笑怒骂和插科打诨中让整个娱乐气氛热烈,具有无限欢乐和较强的观赏性。主持人是节目真正“娱乐”的关键,如果没有了主持人,也就没有了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再看益智竞赛类娱乐节目,以《开门大吉》《开心辞典》等为例,节目最大的看点就是主持人对参与者闯关时的悬念设置。究竟是对是错,是放弃还是继续,“故弄玄虚”不仅让参与者心跳加速,也带动观众不知不觉地进行情感投入。主持人能够在坚持公平的基础上,或善意提示,或故意干扰,使节目总是处在一种神秘色彩下,营造良好的传播氛围。

真人秀类娱乐节目颇受争议,将主导权交给了参赛者或明星,主持人的话语权变得弱小,也因此有人提出了“去主持人化”。不过大家要搞清楚,娱乐节目≠真人秀。综艺娱乐类节目、益智竞赛类娱乐节目仍然深受大家喜爱,主持人在其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主持人不会因为真人秀的崛起就退出娱乐舞台。如《爸爸去哪儿》里的主持人“村长”,虽然在节目中的出镜率不高,但他在节目中与孩子、父亲建立起来的交互关系、情感流动,是推进节目进程的“暗线”,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安慰心理与释放情感

人们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便会产生更高的审美需求。受众选择收看娱乐节目的目的就是获得精神愉悦,满足审美需求。如果说娱乐节目是人们缓解压力的良药,那么娱乐节目主持人就是开出药方的良医,也可以说是人们的“心理治疗师”。主持人可以带着受众“嗨”,可以打破传统的沉闷和规矩,于游戏之间送出无限欢乐。娱乐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玩笑逗乐、搞笑表演等,都会让人们得到一定的心理放松,暂时放下内心的压力或不开心,回归到心灵的自然平和。这也正顺应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提出的观点,即可以通过移情和暗示来治疗心理问题。受众在主持人营造的休闲、游戏、艺术的娱乐空间中,瞬间忘记各种忧虑和烦恼,在其中尽情释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