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为媒介管理者

三、转型为媒介管理者

(一)协调好“分”和“统”

重构采编流程,处理好“分”与“统”的关系,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点。“分”和“统”的融合并不是先后关系,而是在“统”时就预设好“分”,在“分”时即考虑到“统”,二者一体化完成。主持人身处其中,既扮演了“分”的角色,又承担了“统”的责任。“分”,指主持人在采编、策划、采写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初筛,即把关,结合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根据受众的喜好精准推送内容。这要求主持人具有深厚的新闻专业功底,否则极易出现“人随机器走”的问题,落入圈层壁垒、信息茧房的窠臼。“统”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主持人完成自身传播角色的统筹,即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媒体已有的内容“搬运”到网络社交平台上,而是需要紧跟融合的整体节奏,将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传播与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融为一体;二是主持人的传播活动已然走向网络社交等多元化场景,这就要求主持人能够统筹好自身与媒介的关系,将多种媒介无缝对接,实现“跨界”和“跨介”的多重身份管理。

“要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才使用通道,推动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到新媒体平台上去施展拳脚,开办原创栏目,培育品牌公号,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网红’。”[1]主持人需要根据自己新的传播角色,针对不同媒介的传播状态和特征进行相对应的表达和传播。作为融媒体时代下的管理者、践行者,主持人要更牢固地掌握融媒体下的受众特征、传播方式,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要言行一致,坚守职业素养和政治素养;积极传播正能量;借传统媒体的“势”优化网络空间的“利”,在做好节目的同时管理好社交平台,从而塑造良好的媒体品牌形象。

(二)具备自我运营能力

主持人的自我运营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主持人运营节目的能力。在融媒环境下,受众的需求更为个性化,作为节目的运营者,主持人要维护好受众与节目之间的绑定关系,主持人要成为运营的核心,负责内容的策划、管理、推送等。例如“海阳工作室”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个主持人工作室,由被业界称为“全媒体人才”的海阳创建。工作室打造的广播品牌节目《海阳现场秀》,既在央广的文艺之声晚高峰时播出,还在喜马拉雅、蜻蜓等移动平台上线,截止到2022年《海阳现场秀》在喜马拉雅、蜻蜓上的单个专辑收听量已超2亿;除了节目生产外,主持人海阳通过开设微信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同时还尝试在电影电视、舞台剧、网剧等领域进行突破,生产节目衍生品。海阳依靠台内的相关支持,实现了工作室由内容生产向市场化运营的延伸和发展,也实现了节目从广播向融媒体的转化,是主持人具备良好运营能力的典型代表。又如董卿作为《朗读者》主持人的同时,还承担了节目品牌运营的角色。董卿融合多元渠道,线下开设“朗读亭”、推广同名书籍,线上建立虚拟社群、开设“朗读者·董卿”互动版块,全面塑造自身品牌形象。

第二,主持人IP化运营的能力。主持人的IP化发展,需在内容创作的基础上,融合经济的投入和产出,拓展跨“介”运营的视野。主持人打造以网络社交平台为主的IP,首先要与传统镜头前的单一“表现者”“说话工具”有所区分。主持人要精通从策划到内容输出再到管理等每一个环节,变身“网红”,开辟跨“介”传播的新领域。一个“网红”就是一个独立的IP,其核心是知识产权与粉丝经济的关系运营。对主持人而言,这是从新闻传播领域跨界到经济市场,自己要掌握与新闻传播、文化知识、社会生活、法律法规等相关的方方面面,在平台上实现多元化的传播效果。这种综合的自我运营能力,并非主持人一人就能完成的,它更需要与团队、媒体机构的协同合作,主持人在其中扮演着掌控者的角色。目前,我国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到各地方台,都拉开了主持人IP运营的大幕。例如,《主播说联播》这个节目,主持人的传播角色得到了受众的接纳,是受众认可的一种方式,是主持IP运营的一次成功实践。又如,湖南卫视主持人张丹丹开设抖音号“张丹丹育儿经”,目前已有粉丝581.7万,获赞1,905.1万次,其“商品橱窗”涉及少儿书籍、生活用品等,同时以“8岁半女孩、3岁半男孩的妈妈”这一社会生活角色作为名片。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张丹丹每晚都进行直播,以“专家”的身份指导父母如何正确地与孩子相处,获得了固定群体的大量关注。广东电台也推出了以主持人工作室模式运营的社交账号,如主持人“黎婉仪工作室”,凭借做财经节目积累的资源和受众,打通了财经咨询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运作渠道,以生产财经资讯、提供信息服务为节目主要内容,是融合媒体传播与市场运营为一体、主持人IP成功运营的典范。

第三,促进国际舆论传播的能力。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的主持人刘欣,针对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主播翠西·里根(Trish Regan)发表的“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美国必须用在中国身上的‘武器’”言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二人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了多轮“隔空喊话”。翠西·里根在推特上发出了“辩论邀请”,刘欣欣然应约,开启了一场面对面的“跨洋辩论”。这场“较量”,在国际舆论场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粉丝基础,使得主持人刘欣的形象渗透到了国际传播场中,完成了中国在世界之林的正面形象塑造。

媒体融合带来的新传播逻辑给主持人的融合发展加入了“新玩法”。主持人想要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获取粉丝量,就必须转变身份,投入人设判定、短视频+直播、内容变现的整体运行中。这种自我运营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属于主持人自己的个性符号,凭借这个符号迅速“吸粉”,继而变为流量入口,最终实现传播与运营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