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陈力丹.传播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陈默.媒介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陈晓鸥.广播电视语言传播风格多样化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高贵武.主持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高贵武.主持人评价与管理:思维·路径·方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高卫华.新闻传播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郭镇之.电视传播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洪浚浩.传播学新趋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莱文森.新新媒介[M].2版.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李洪岩,柴璠.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文化品位及审美趋势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刘京林,罗观星.传播·媒介与心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鲁景超.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
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出版社,2002.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齐爱军.社会转型期中国主流媒体发展路径分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王群,沈慧萍.电视主持传播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吴郁,李金荣,尹力,等.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姚喜双.播音风格探[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
姚喜双.播音学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应天常.节目主持艺术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M].2版.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曾志华.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
张颂.播音语言通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张颂.语言传播文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张颂.语言传播文论:续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张颂.语言传播文论:第三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张颂.中国播音学[M].2版.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赵俐.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个性化思考[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4.
赵淑萍.电视节目主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赵淑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赵淑萍.新闻权威与个人魅力: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成功之路[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
毕一鸣.言由旨遣语随境迁:新媒体语境下主持人的话语方式[J].视听界,2013(5).
何雪松.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J].社会,2006(2).
胡正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关键与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5(5).
李彬,关琮严.空间媒介化与媒介空间化:论媒介进化及其研究的空间转向[J].国际新闻界,2012(5).
刘笑盈.论当前跨文化语境下电视话语的变革转型[J].现代传播,2017(8).
王斌.从技术逻辑到实践逻辑:媒介演化的空间历程与媒介研究的空间转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3).
魏玉山.2014—2016中国媒体融合创新报告[J].传媒.2016(17).
杨军.传统媒体的真正对手不是新媒体: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专访[J].南风窗,2017(1).
喻国明.关系赋权范式下的传媒影响力再造[J].新闻与写作,2016(7).
詹新惠.构建技术赋权下的主流媒体立体传播体系[J].新闻与写作,2014(10).
朱光烈.现代文化批判与新现代化道路[J].现代传播,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