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提升个人修养

二、坚持提升个人修养

(一)风格即人

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提出“风格即人”,认为风格就是人本身,该提法强调的是思想和内容对于艺术创造的重要性,和我国古代提出的“文如其人”是一个道理。“修养”本身并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衡量尺度,是对人生、对社会的一种尊重,是一种处世的德行。主持人的个人修养可能不会改变主持人的外在形象,但是可以改变其内在的深度,是其文明程度的体现。风格和修养是绑定在一起的,内在的修养决定了风格的形成,风格的表现形式又会影响个人的修养。主持人作为有声语言艺术的创作者,其风格体现的正是他的个人修养,日常生活中的修养同样会渗透到主持人的主持传播活动中,最终表现为主持人节目的品质和格调。

在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规范中有“勤奋敬业,德艺双馨”的要求,也就是需要主持人坚持“高品质、高品位,拒绝有害于民族文化、社会公德的庸俗报道”,这些要求最终都体现在主持人的个人修养上,与其风格相辅相成。所以说,主持人的风格即个人修养,需要长期的培育,需要不断地自我提升和完善。

(二)提升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属于艺术学范畴的一个概念,主要是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通常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等”[17]。中国播音学理论对主持人提出了审美感受和审美想象的要求,需要主持人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能够迅速发现美,化真为美,化善为美,发掘出本质的内容,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整体来看,主持人的审美能力是主持人进行内容生产、传播、影响以及主动控制舆论场的基础。正如鲁迅所说:“看别人的作品,也很有难处,就是经验不同,即不能心心相印。”[18]主持人如果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就会出现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不能心心相印”;就不能做到播音主持理论中的情景再现,不能感同身受,不能以情感人。主持人如果没有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美,没有用心去感受社会,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挖掘新闻更深层的内容,更无法触碰到情感的深处。没有受众会喜欢并接受一个“有形无神”的主持人,那样的话,相信更多的受众宁愿选择人工智能主持人。

审美能力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能够“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主持人要在变化万千的社会中寻觅美的存在,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感染他人。主持人需要在专业的学习中培养、提升审美能力,在工作生活中主动去体会感受,真正认识美并创造美。主持人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是为了美的传播,更是为了从中得到净化和升华,提升整体的个人修养。比如电影学中的蒙太奇手法,当观众看到太阳升起时能联想到希望,当看到乌云密布时感受到的则是不安和担忧。同理,如果主持人言行举止间体现的是积极向上,那么受众感受到的也是美好。媒体变革下的受众,缺乏的不是单纯的信息,而是有温度的信息,需要主持人以情感人。


[1] 姚喜双.从齐越夏青到今天的罗京:谈罗京播音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2):54-55.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10.

[3] (授权发布)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2016-05-18)[2021-09-2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4]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EB/OL].(2016-02-20)[2020-09-25].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6/0220/c64094-28136289.html.

[5]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57.

[6] 《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媒体机构还有价值吗[EB/OL].(2015-02-24)[2020-10-17].http://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2387806.

[7] 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32.

[8] 播音艺术家方明:全媒体时代 重要的是不改初心[EB/OL].(2016-12-01)[2020-11-10].http://m.cnr.cn/news/djnews/20161201/20161201_523297742.html.

[9] 张颂.深化播音内涵,加强语言魅力[M]//张颂.情声和谐启蒙录.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127.

[10] 鲁景超.播音主持语言的文化功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46.

[11]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2.

[12] 鲁景超.播音主持语言的文化功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7.

[13] 黄升民,刘珊.“互联网思维”之思维[J].现代传播,2015(2):1-6.

[14] 网络主播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90后学霸型妹子成主力[EB/OL].(2016-11-29)[2020-12-18].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1129/c40606-28904929.html.

[15] 李良荣2016年10月30日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转型”讲座上的发言。

[16] 李瑞英在“语境、路径与价值:融媒时代的主持传播——中国主持传播论坛(2017)”上的发言。

[17] 刘建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594.

[18] 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