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42.你还说了其他类似甚至更严重的话,再次支持摩尼教徒,请听一听。你说:“原罪消失了,因为恶的根不可能位于你说是上帝恩赐的事物里。”看看我可以怎样用简单的事实驳斥这一点。人的感官不是上帝的恩赐吗?然而,那仇敌不就是把恶的根种在那里吗?他通过蛇的欺骗引诱人犯了罪。[74]试想,如果人的感官当时没有得到恶的根,人就不会接受恶的建议。我该怎样叙述贪婪这众恶之根呢?它在哪里,不就在人的灵魂里吗?而灵魂是什么,不就是上帝的恩赐吗?那么你怎么能说:“恶的根不可能来自于上帝的恩赐?”除非你对自己所说的话未经任何思考。再听听摩尼教徒会对你说什么,你的这些轻率言论是对他们强有力的支持。如果成为理性造物是上帝的恩赐,而你说恶的根不可能位于上帝的恩赐里,那是不是更可以说恶的根不可能源于上帝的恩赐?由此摩尼教徒在你的帮助下可以得出:恶根源于那种恶的本性,按他们的幻想,这种本性不是上帝所造,而是与上帝同为永恒的。因为如果你说恶根源于上帝所造的良善本性的自由意志(这是大公教真理所教导的),他们就会用你自己说的话——你说:“恶的根不可能位于上帝的恩赐”——轻易地驳倒你,因为自由意志无疑也是上帝的恩赐。你已经给了摩尼教徒一个驳倒你的论据。因为如果恶不能在善里,如你对我所说的,那恶更不可能源于善,如他对你所说的。由此他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说,恶不可能源于其他地方,只能源于恶,于是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得胜者,事实上,如果不把他们和你一同驳倒,他们确实会成为得胜者。而大公教信仰的真理以你的话胜了摩尼教徒,只因为它也胜了你。诚然,如果当你说“恶的根不可能在上帝的恩赐里”时它没有胜你,那当摩尼教徒说恶的根不可能源于上帝的恩赐时,它就更不可能胜他们。但事实上,它完全可以胜过你们两者,因为它说,恶的根不可能出于或者在于别的地方,只能出于并在于理性本性,而理性本性不是别的,就是上帝的恩赐。由于理性本性是至高、不变的善从无创造的,所以它即使是可变的,也完全可能是一个善;而它背离创造它的至善,就是恶的根,这根源于它,或者在它里面,因为恶不是别的,就是善的缺乏。
43.再往下看,你说:“事物之间合理有序,不允许恶从善产生,或者不义从义产生”,你这是在使用摩尼教徒的措辞。因为这正是他们的主张,恶只能产生于恶,他们的整个邪恶派别就是建立在这个根基之上;他们最先提出恶不可能产生于善。如果我们按你的理由接受他们的这一观点,那我们就没有其他方法能驳倒他们的邪恶理论;而“不义源于义”相当于恶源于善。由此,为了抵制你和他们,大公教信仰说,恶只能产生于善,不义只能产生于义,恶和不义是从天使和人产生的,而天使和人原是最初的善和义。因此,我们要驳倒摩尼教徒,就必须听到你承认恶只源于善,并且这些恶不是实体,而是被造实体的过失,这过失使它们背离善,因为它们是从无被造的,是可变的。这就是把摩尼教瘟疫这种毒液排除出去的合理的大公教教义。
44.因此,我的老师安波罗斯,甚至在你邪恶的老师口中也受到赞美的人,在他所写的《论以撒和灵魂》(Isaac and the Soul)里说:“恶是什么?不就是善的缺乏吗?”他又说:“因此,诸恶源于诸善。恶就是缺乏善的事物,此外没有别的恶;然而,由于恶,善鹤立鸡群。因此,善的缺乏就是恶的根。”[75]你看,蒙福的安波罗斯怎样用大公教信仰的正确推论驳倒了摩尼教徒。你看,尽管他没有在同一讨论中列出他们的名字,但他用简单的话阐述的真理驳倒了他们。看哪,一个属上帝的人,作为一个大公教信徒以大公教方式捍卫原罪,因为这原罪问题,你出于邪恶而疯狂的灵,侮辱他是摩尼教徒,事实上,是你为摩尼教徒提供支持,而他则完全相反,为反对摩尼教、捍卫大公教的斗士提供了无可抗拒的援助。因为他反对摩尼教徒,宣称:“恶源于善”,而你反对他,支持摩尼教徒,说:“那使恶果子产生并经过的事物必然是恶的”;“魔鬼的作品不得经过上帝的作品”,“事物之间合理有序,不允许恶从善产生,不义从义产生”。你为摩尼教徒喊出这些话,与上帝的主教所宣称的大公教真理的声音相抵触,所以,如果你的话被摩尼教徒听到,他们只要提到“既然事物之间合理有序,不允许恶产生于善,那么恶不可能出自善,如安波罗斯所说,而是如我们所说,来自于恶的本性”,就得胜了。看哪,你由于误解我们主说“好树不能结坏果子”这话时所指的意思,从而陷入了怎样的混乱,因为主的话不是指本性或婚姻,那是上帝构造的,而是指人的善意,没有哪种恶事是通过善意行出来的。
45.但是你或者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说坏果子不是从人所造的树,即从善意中结出来的,而坏树,就是结坏果子的树,却可以从上帝所造的本性长出来?”——似乎人能造出比上帝所造的更好的东西,上帝所造的能长出坏树,人所造的不能结坏果子——为防止有人犯这样的错误,请仔细听安波罗斯所说的话:“恶是什么?不就是善的缺乏吗?恶就是缺乏善的事物,此外没有恶,因为善的缺乏就是恶的根。”因此你要明白,坏树是一种恶意,因为它背弃了至高的善,被造的善丧失了创造的至善,所以是恶的,因此它里面的恶根不是别的,就是善的缺乏。但好树是善意,因为借着他人被转向至高、不变的善,充满善,所以能结好果子。由此可知,上帝是一切善的创造者,既创造善的本性,也创造善的意志,唯有上帝在人里面做工,人才可能产生善意,因为意志是主所预备的。[76]
46.现在,按照我安排的顺序,我应当——愿上帝悦纳——做我许诺第三步要做的事,即通过生活在我们之前的大公教主教的教义——我所能找到的关注我们正在谈论的这个问题的那些主教——挫败你那易碎的诡诈和脆弱的论证,你就是凭着这些东西自以为聪明绝顶、才华横溢。为实现这个目标,我先结束本卷的冗长叙述,另写一卷。
[1]《马太福音》5:11、12。
[2]《哥林多后书》11:29。
[3]朱维尼安提出不借事工、完全因信得救的教义,否认童女生育,认为婚姻与童贞具有同等的意义。
[4]许多摩尼教徒自称为基督徒,但是因为他们关于特定的基督教教义的错误教导而被认为是异端。奥古斯丁的话非常恰当地表述了他们关于婚姻的错误教导:“如果你们认为男人娶妻不是为了忠诚的婚姻生活,而是为了犯奸淫罪,那么请问,男人休妻又有什么可惹怒你们的呢?事实上,之所以称之为‘婚姻’正是因为:女人应当嫁人,不为别的原因,就是为了能成为母亲,而这是你们所憎恶的。你们以为如果这样,那上帝的一部分——已经在与你们黑暗之族的争斗中被制服——也受制于肉身的镣铐。”(Contra Faustum Manichaeum 19.26)
[5]伊里那乌《驳异端》(Adversus haereses)4.5。
[6]“第一被造者”,也就是亚当,以及“第一出生者”,即基督,是某些早期教父常用的术语,尤其是那些讲希腊语的教父,他们用这两个术语来强调重建基督里的万物或者将它们归于一个头这一思想的重要性(Eph.1.0,anakephalaiosasthai),意思是说,人类在上帝的儿子里有了一个新的头,他为了人类能在第一人堕落之后得救,生而为完人。
[7]伊里那乌《驳异端》5.19。
[8]西普里安,Epistola 64,ad Fidum。
[9]这篇作品已佚。
[10]这篇作品已佚。
[11]参《罗马书》5:12。
[12]对《罗马书》5:12的这种解读有简洁的概述,见F.Prat《圣保罗的神学》(The Theology of St.Paul,Westminster,Md.1950)I213,215,脚注。
[13]《罗马书》8:3。
[14]《诗篇》118:175(见和合本119篇——中译者注,以下凡注释里圣经章节后括号里的说明,除了特别注明外,皆为中译者注,不再一一注明)。
[15]《诗篇》50:7(见和合本《诗篇》51:6)。
[16]参《哥林多前书》4:15。
[17]《诗篇》113:3(见和合本114篇)。
[18]安波罗斯,Expositio evangelii secundum Lucam 1.36.
[19]同上书,2.56.
[20]同上书,4.67.注《路加福音》4:58(和合本没有此章节)。
[21]同上书,7.73注《路加福音》10:30。
[22]同上书,7.234注《路加福音》15:24。
[23]Apologia prophetae David.11.
[24]安波罗斯De Tobia 9,23。
[25]安波罗斯Enarrationes in Ⅺ psalmos Davidicos,in Ps.48.6。
[26]De nuptiis et concupiscentia1.40.
[27]《诗篇》115:2(参和合本《诗篇》116:11)。
[28]安波罗斯,Expositio Isaiae prophetae。
[29]雅典哲学家,后来成为柏拉图学园的领袖。他三十来岁时,还是个放荡不羁的年轻人,一次正逢学校在讨论节制,他闯了进去,于是如这里所记载的,就转向了哲学学习。
[30]参导言,英诺斯特和佐西姆讨论佩拉纠的话。
[31]Epist.181.7,inter Augustinianas.
[32]Epist.182.5,inter Augustinianas.
[33]参《约翰福音》6:54。
[34]这个简洁的专门术语意指向受洗者身上吹气,表示驱赶魔鬼,本译本通用。
[35]对这个名字含义的这种用法有《马太福音》1:21作证;参《新约注释》(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Paterson,N.J.1943)对这一经文的解释。
[36]拿先斯的格列高利,Oratio in natalem Christi。
[37]《约翰福音》3:5。
[38]《马太福音》19:26。
[39]《哥林多前书》15:55。
[40]《所罗门智训》9:15。
[41]《加拉太书》5:17;《罗马书》6:13。
[42]巴西尔,Sermo 1。
[43]《创世记》2:17。
[44]《马太福音》9:12。
[45]奥古斯丁的信息有误,巴西尔的弟弟是尼撒的格列高利,而不是这些引语的作者拿先斯的格列高利。
[46]约翰屈梭多模,Homilia ad neophytes。
[47]《哥林多前书》15:21、22。
[48]参《罗马书》9:11,5:16(参和合本《罗马书》5:19)。
[49]西普里安,Epistola,64,ad Fidum。
[50]参《罗马书》5:19(参和合本《罗马书》5:16)。
[51]Ideo et infants baptizamus,quamvis peccata non habentes.
[52]约翰屈梭多模,Homilia de Lazaro resuscitato。
[53]参《创世记》1:28。
[54]约翰屈梭多模,Homilia9,in Genesin。
[55]这里,如别处一样,对propago mortis,propago condemnationis以及其他同类术语作直译处理,以便保留对佩拉纠反对原罪论的某个术语的暗示——指他们认为的罪不可能通过自然繁殖的方式传递,必然是通过犯罪人的意志自愿传递的。
[56]约翰屈梭多模,Homilia ad neophytos。
[57]拉丁文译为:Venit semel Christus,invenit nostrum chirographum paternnm,quod scripsit Adam.Ille initium induxit debiti,nos fenus auximus posteriorbus peccatis。
[58]参《罗马书》5:14。
[59]奥古斯丁在比较宽泛的拉丁意义上使用“virtus”,即普遍的好和能力,可以既指美德,也指力量。有些段落谈到力量借助于人自己的美德使软弱变完全,以及诸如此类的话,读到这些段落时再回想起这一点对理解有帮助。
[60]参《罗马书》6:3、4节。——中译者注
[61]《诗篇》44:17。(参和合本《诗篇》45:16)
[62]《诗篇》50:7。(参和合本《诗篇》51:5)
[63]参《罗马书》5:12。
[64]奥古斯丁的“generatio”极少是指更为通常意义上的作为生产过程之结果的“生育”,在本书的几乎每个例子中,“生育”都指英语里不常用的生产或生育的行为和过程。
[65]参《罗马书》5:16。
[66]《罗马书》6:3。
[67]哲罗姆,In Jonam 3。
[68]在奥古斯丁看来,朱利安认为,“本性的罪”以及对“本性的”这个词的类似使用表露了摩尼教的迹象,所以提到它的主要意思——奥古斯丁在对natura和naturale的各种用法中根据主要意思表明了同一实体的各个不同方面——是有益的,尽管文本本身通常也是很明显的。“自然”有时用来指一般的或者某个特定的事物成为它所是的东西并保存它、使它完全的内在原则。它也可以用来指一种特定的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存在。另外,它也可以指特定本性中的个体存在,这里的“本性”要在第二种意义上理解。
[69]奥古斯丁根据拉丁语惯用法,用vitium既指较为一般性的过失观,也指特定的罪恶观。这个术语在这里通常译为“过失,过错”,较好地描述他有意提到的自己的教义,即恶本身是一种缺陷、过失。
[70]《马太福音》7:18。
[71]《马太福音》6:13。
[72]摩尼教理论得出的一个推论,这种理论认为,灵魂具有上帝的本性,但它被迫与一个实体性的恶原则结合,由此驱使它犯罪,尽管他们说灵魂本身拥有圣善的本性。
[73]《马太福音》12:33。
[74]参《创世记》3:1—6。
[75]安波罗斯,De Isaac et anima 7.60。
[76]参《箴言》(七十子希腊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