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59.你说:“如果在未有罪之前,上帝造了人出生的源头,而魔鬼造了激发父母的源头,那么我们要毫不犹豫地把圣洁归于新生儿,把罪归于那些生育者。”你说的激发父母是什么意思?如果他们是被虔诚的意志激发,使其产生生育孩子的愿望,那这也是上帝制定的。如果他们是被情欲之火激发,那这情欲之火,光靠他们意志的决定,既不能煽起,也不能除灭,这是本性的伤,是人的推诿造成的——魔鬼引诱人推诿。因此我有充分的理由说:“在那永生的身体里,孩子的繁殖可能不需要那种疾病,但在这死的身体里,没有它孩子是不可能生育的。”[74]

60.你争辩说:“孩子与生育能力这种善相关,那是在情欲之疾出现之前,上帝祝福时规定的;他们不是与情欲之疾相关——如果情欲是人犯罪后增加的东西。因此,圣洁必然归于新生儿,而罪归于那些生育者。”你没有看到整个本性——孩子要从这本性而来——因那大罪而变坏了。根据你的论证,你也可以说,夏娃,而非其他女人,必然感受生育的痛苦,因为上帝的祝福——“要生养众多”[75],也就是生儿育女——是在女性还未被诅咒惩罚之前赐给的。然而,如果你真的使用这样的论证,那肯定会有人反驳说,从诅咒开始,就如从罪开始,整个本性变坏了,由此就产生了原罪,重轭临到亚当子孙的头上。

61.使徒说:“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做的”,“有恶与我同在”,“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你认为使徒这些话是在描述一个律法下的犹太人,这是不对的。他是在描述在这个败坏肉体里的人性,人性作为上帝的作品最初被造时并没有过犯,但是第一人的自愿选择导致过犯,从而损坏了人性。“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上帝!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76]这是谁说的话呢?是犹太人说的话吗?断然不是。毫无疑问,它们是一位基督徒的话,因此,其他能推导出这一结论的话也是基督徒说的。他说:“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又说:“上帝的恩典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使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

62.或许你认为这些话是某个初信教徒说的,他仍然在盼望重生的洗礼,盼望洗礼之后他肢体上就不再有律与他心中的律交战。但是你本人,如你希望我们相信的,在重生的洗礼之后,仍然借着自制的善加入与淫欲之恶的战斗之中。想一想使徒对加拉太人——他们当然都受了洗——说的话:“我说:你们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他没有说他们不会再有情欲,因为他们不可能没有;他说:“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也就是说,不要通过意志的认同实施它们的作为。他说:“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想想他是否也同样写信给罗马人:“我所愿意的,我并不做;我所恨恶的,我倒去做。”在写给加拉太人的书信里他补充说:“你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以下。”[77]看他写给罗马人时是否也说:“不是我做的”,“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上帝的律”,“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78]淫欲必然存在于罪身,存在于这取死的身体,但人若不顺从淫欲,那他就不会放纵使徒禁止他放纵的,使徒说:“不放纵肉体的情欲。”整个段落描述的作为产生令人吃惊的后果:“情欲的事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79],如此等等。因此,虽然肉体的淫欲在它们的活动中体现出来,但如果意志不认同它们,它们就不能在作为中成全。由此可以说,如果情欲与圣灵相争,圣灵与情欲相争,如果我们所愿意的,我们并不做,那么肉体的淫欲没有一个得逞,尽管它们确实产生出来了;我们的善工也没有成全,尽管它们也确实形成了。因为正如肉体的淫欲要成全,唯有圣灵认同它的恶行,从而圣灵不是与情欲相争,而是渴望与它融合;同样,我们的善工要成全,也唯有当肉体不再与圣灵相争。这就是当我们渴求完全公义时希望实现的结果,我们应当始终坚持这样的目标。但是我们不可能在这败坏的肉体里获得这种完全,所以使徒对罗马人说:“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立志在我,但我找不到成全善的力量)或者如希腊法典所表述的:“立志由我,成全善由不得我。”[80]他没有说不能行善,而是说不能成全善,因为行善就是不顺从自己的情欲[81],而成全善就是脱离淫欲。因此,他对加拉太人的告诫“不放纵肉体的情欲”对罗马人却倒过来表述:“我找不到成全善的力量。”只要我们的意志不顺从淫欲,它们就没有在恶里成全;同样,只要它们的活动——虽然我们没有认同——始终存在,我们的意愿就没有在善上成全。受洗者也必然经历这种冲突,就如进行一场战争,情欲与圣灵相争,圣灵与情欲相争;如果圣灵不认同恶的淫欲,它是做了善工,但没有成全善,因为它没有毁灭恶欲本身;肉体虽然有恶欲,但没有成全它,因为既然圣灵没有认同它,肉体就没有成全可恶的事工——这种冲突不是犹太人的,也不是其他任何人的,显然就是基督徒的挣扎,他们凭着端正的行为在这场战斗中奋力抗争。使徒简洁地向罗马人表明了这一点,他说:“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上帝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82]

63.若说这就是我们这取死身体的状况(当然不是乐园里那永生身体的状况),那么毫无疑问,婴儿在属肉的出生上遗传了罪的债,唯有当他们得属灵的重生时才能免除。他们不是从上帝所造的人性传染这种债,而是从仇敌(魔鬼)加给人性的伤口传染;这仇敌也不是如摩尼教徒所说的,源于非上帝所造的恶之本性,而是一个敌对的天使,他作为上帝的作品,原是好的,但因自己的作为现在成了恶的。这个仇敌先是伤害自己,使自己堕落,然后使其他人也像他一样,被驱逐,通过恶意劝告引发推诿的创伤,人类就因此成了跛足的,甚至那些行在上帝道上的人也不例外。

64.我说:“这淫欲受到无耻之人无耻的赞美,其实是可耻的东西。”[83]我的话把你给激怒了,于是你使用许多忿怒的语言,甚至更加无耻的自我吹捧,并说当你试图根据圣经并用最显见的理由表明本性里没有恶时,你的目的是劝告人们追求美德。你说没有哪种美德高到无法企及,一个信主的人在上帝的帮助下也不能获得。你说你之所以坚持认为肉体里没有哪种东西必然源于恶,是因为人是在尊贵里造的,他羞于过丑陋畸形的生活,因而“节制必荣耀与生俱来的高贵,对抗卑下的懒怠”,以及其他诸多动人的术语。你奋力驳斥我们,说没有人会怀疑,圣洁被推翻,贞洁被玷污,道德价值被破坏与我们的教训有关,甚至是我们的教训必然导致的。你以为我无法否认这一点,因为你论断说,我把卑鄙的恶行归于本性的缺点,使罪人不再心生恐惧。你认为我为减轻行淫人的罪行,不惜伤害众使徒和所有圣徒,因为我说那金制的器皿使徒保罗常说:“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84]你的诽谤还远不止这些。

65.但是你一方面吹捧自己、贬斥我们,另一方面却在与淫欲之恶争战,你用语言加以否认的,在这争战中用行动承认了。你希望让人觉得你已经站在美德的高峰,自以为就站在顶点上,从这顶点本身争战紧追不舍的淫欲,似乎从堡垒发出反击,所以,不论你站得多高,你从未停止对抗里面的仇敌。然而你无耻地赞美淫欲——如果它征服你,就会使你更加彻底地毁灭——反对主,他寻你这迷失的人,即使被淫欲征服了也要寻。最明显的证据是在你书的结尾处,你说我唯一的目的就是凭着邪恶的记号发誓争战美德;试图用一切狡诈和怒火毁灭上帝之城;恐吓那些与卑鄙作斗争的人,使他们对获得贞洁感到绝望;杜撰出一种不存在的情欲,谎称它有多大的力量,理性根本无法支配和克制它,甚至使徒军团也不能抵制它。彻头彻尾的毁谤!我没有争战美德,而是尽我所能争战邪恶,并宣称必须对它们宣战。如果你也这样做,那你为何赞美你所反对的事物?既然你不敢在语言上大声反对仇敌,我怎么可能相信你要用美德去征服它?如果我们双方都攻击淫欲,为何我们不是双方都斥责它?你夸口靠自制驱逐的,为何不用语言来定罪?你说我杜撰出一种不存在的情欲,谎称它有多大力量,连理性也无法支配和控制它。我没有说情欲的力量奇大无比,人的理性在神帮助和激发下,也不能支配和控制它。但是你——你为何否认恶如果不控制就会杀人?请注意,你说我否认,其实我尽我所能表明:使徒军团争战情欲,情欲其实也争战他们。你诽谤我们,看起来似乎义愤填膺,似乎我们伤害了使徒。但你为何荣耀他们的仇敌,赞美你的仇敌?捍卫使徒军团所反对的,除了使徒的仇敌,还会是谁?

66.情欲难道应该既拥有你的友谊又被你声讨,从而你在自身里攻击它,但反对我时又捍卫它吗?你的声讨是潜在的,你的友谊是显然的;显然的使潜在的成为可疑的。既然我们看到你的友谊是公开的,你还能要求我们相信你隐藏地发动的战争吗?你既然在全书充满对情欲的赞美,又怎么能使我们相信你反对情欲的刺激?但我将说服自己相信。我相信你攻击你所赞美的,但我很遗憾地看到你在赞美你所攻击的。总而言之,人是从这恶并带着这恶出生的,通过重生得救——你否认这一点。这是已婚者正当使用的恶,独身者完全不用它,所以做得更好。如果使肉体争战圣灵的,你也承认使徒军团所征战的,就是恶,那么当已婚者正当使用它的时候,他们不可能是在使用一种善,而是在使用一种恶。孩子从这恶出生,并带着这恶,所以他们必须重生,这样才能脱离这恶。他们的父母出生时也因这原恶而有罪,但他们已经借重生脱离了这罪。从他们出生的源头,而不是从他们重生的源头,除了他们自己出生时所有的东西,我们能指望他们生出什么呢?因此,他们生育有罪者,由于他们从他们自己出生的源头生育,所以他们不可能生育与他们自己出生时的样子不同的事物。但是,他们从哪里重生,就从哪里脱离他们出生带来的罪。因此,得释放的父母生出的有罪的孩子必然因那同样的重生得释放,因为他从恶出生,生来有罪,但重生者正当使用那恶,使人出生,从而得重生。如果你不争战这恶,那就相信那些正在与它争战的人。如果你自己也争战,那就承认这仇敌,不要对疾病大唱赞歌,把争战的经历表明是敌人的事物视为朋友。

[1]由于奥古斯丁在本卷开始一个一个地驳斥朱利安提出的论点,所以,尽管朱利安的作品已经佚失,但是只要回顾一下朱利安的两个主要目标,就不难从奥古斯丁驳斥他的话里重建他佚失作品中的论点。朱利安的两个主要目标是:想要驳倒奥古斯丁在De nuptiis et concupiscentia里阐述的大公教立场;希望建立自己的教义。他对奥古斯丁的一般性攻击基于五个观点,这在前一卷的第二章里有清晰的概述。他希望建立的肯定性教义,他使用的方式,似乎就是奥古斯丁在Contra duas epistolas Pelagianorum里概括的内容(4.2.2)。“在所有这些指控中,不论他们就造物和婚姻应得的赞美说什么,他们都试图说明这一点,即没有原罪。不论他们就律法和自由意志应得的赞美说什么,他们都试图说明这一点,即先有功德,才有恩典,此外没有别的恩典,因此恩典不再是恩典。不论他们就圣徒应得的赞美说什么,他们都企图说明这一点,即圣徒里的必死生命没有罪,所以他们没有必要祈求上帝赦免他们的过犯。”

[2]《诗篇》35:4。(和合本没有对应经文,故中译者按原英文直译。——中译者注)

[3]《箴言》29:19。

[4]见《箴言》2:10。

[5]参《罗马书》11:6。

[6]《马太福音》6:6(和合本为12节)。

[7]《约翰福音》6:54。

[8]圣奥古斯丁与多那图主义的重要斗争集中于后者对圣礼和教会的错误观念,包括圣礼由不相称的牧师主持,以及认为罪人不能成为教会肢体的错误观点。多那图派本身最终在411年举行的迦太基大会后受到压制,当时与会的大公教主教有286位,多那图主义主教有279位。

[9]从多那图主义内部分裂出的一个派别,支持马克西米安(Maximian)。马克西米安也是一个多那图主义者,他把另一个多那图主义者普里米安(Primian)告到迦太基主教面前。

[10]《约翰福音》3:5。

[11]《便西拉智训》40:1(此节为中译者根据英文直译)。

[12]参《诗篇》129:8。

[13]参《彼得前书》1:18,19。

[14]《马太福音》26:28。

[15]《罗马书》10:17。

[16]《便西拉智训》22:13。

[17]参《马可福音》9:16—26。

[18]参《便西拉智训》10:11、15。

[19]《便西拉智训》40:1。

[20]朱利安从奥古斯丁的作品以及归于他名下的作品里挑选出命题,通过这些命题构建形式论证,这是其中的第一个。

[21]朱利安的第二个三段论是reductio ad absurdum的第一部分,下面的第三个三段论是它的最后部分。

[22]参《哥林多前书》5:5。

[23]参《以赛亚书》45:7(“又降灾祸”)。

[24]参《罗马书》4:19。

[25]《创世记》16:1、2、16(和合本无“看哪,上帝闭了我的肚腹”一句)。

[26]《创世记》18:11。

[27]参《创世记》25:1、2。

[28]这里提到的jus liberorum似乎是一种法律权利,无子夫妻只有过了一定年龄才享有这种权利,配偶一方借此可以得到另一方为他或她所立遗嘱提及的全部所有,没有通常的限制条件,没有孩子也不会受到任何处罚。关于这些法律的记录已经佚失,但它们为男人所立的限制年龄似乎是60岁,女人是50岁。(参Ulpian,Fragm.Tit.16;Isidore,Orig.,5.)

[29]参《约翰福音》6:54。

[30]《以弗所书》4:18。

[31]参《约翰福音》3:5。

[32]参《诗篇》24:10。(和合本《诗篇》24:10经文为“……耶和华都以慈爱诚实待他。”)。

[33]参《加拉太书》5:17。

[34]《罗马书》7:18。

[35]《马太福音》6:13。

[36]大家知道,朱利安年轻时结过婚,但妻子死后就过着自制生活。

[37]参《哥林多前书》7:6。

[38]见第二卷第五章12节。

[39]《哥林多前书》7:9。

[40]这是奥古斯丁描述的婚姻之好的三个方面,庇乌十一世(Pius Ⅺ)在他1930年的教皇通谕Casti Connubii里通篇引用了这段描述。

[41]《哥林多前书》7:6。

[42]奥古斯丁认为,进入基督教婚姻的唯一高尚动机是它能通过准许的婚姻行为提供医治无节制的药方,但这婚姻行为只是为了设定婚姻的唯一目标。在这一段落里他似乎说配偶可以做婚姻之事而没有必死的罪,甚至在他们并不是积极地打算生育孩子的时候,只要他们没有做什么直接妨碍怀孕的事。结婚动机与婚姻目标本身不是一回事,关于奥古斯丁的动机论,见De bono conjugali(“论婚姻的益处”,见石敏敏所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道德论集》——中译者注)以及其他专门讨论婚姻的作品。

[43]Epist.64,ad Fidum.

[44]Punic这个词是双关语,一意为古迦太基人,二意为反复无常的,没有信义的。——中译者注

[45]暗指维吉尔《埃涅阿斯》(Aeneas)12.946-947。

[46]奥古斯丁在Opus imperfectum contra Julianum里说,摩尼教创立人摩尼的名字写作Manes,Mani,但是当他与那些说拉丁语的人联合时,他的名字就用Manichacus这个形式。

[47]《罗马书》4:19。

[48]《所罗门智训》8:1;7:25。

[49]《创世记》17:14。

[50]《罗马书》3:6、7。

[51]《便西拉智训》40:1。

[52]《创世记》20:6。

[53]《马太福音》5:8。

[54]《创世记》20:18。

[55]参《罗马书》11:33。

[56]《创世记》18:26。

[57]《罗马书》1:27。

[58]参《哥林多前书》7:6。

[59]《约翰一书》2:16。

[60]De nuptiis et concupiscentia 1.1.

[61]《约伯记》28:28。(参和合本“敬畏主就是智慧”。)

[62]《诗篇》145:8。(参和合本《诗篇》146:8“耶和华开了瞎子的眼”。)

[63]《雅各书》1:5。

[64]《约翰一书》1:8。

[65]《马太福音》6:12。

[66]《哥林多前书》15:10。

[67]参《诗篇》122:4。(参和合本《诗篇》123:4)

[68]参《诗篇》13:6。(参和合本《诗篇》14:6“你们叫困苦人的谋算变为羞辱,然而耶和华是他的避难所”。)

[69]《加拉太书》5:17。

[70]《罗马书》5:12。

[71]参《哥林多后书》2:15、16。

[72]参本书第一卷第八章38—41节。

[73]《使徒行传》17:28。

[74]De nuptiis et concupiscentia 1.1。

[75]《创世记》1:28。

[76]《罗马书》7:18、20、23、25。

[77]《加拉太书》5:16—18。

[78]《罗马书》7:15、20、22;6:12。

[79]《加拉太书》5:19、20。

[80]《罗马书》7:18。

[81]参《便西拉智训》18:30。

[82]《罗马书》7:25。

[83]De nuptiis et concupiscentia 1.1.

[84]《罗马书》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