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1.在我们按计划训练读者“藉着所造之物”(罗1:20)认识创造者的过程中,我们最终来到了神的形象面前。心灵和意识是属于人的,属于在其理性和理智(他以之而优于其它动物)中或在其理性和理智灵魂中的人,有好几位拉丁作者用后一个词——animus(心灵),这个专名来把惟独在万物之灵的人这里才有、别的动物没有的东西,和人兽俱有的anima(灵魂)区别开来。若我们继续寻求高于这本性的某物,真实的某物,便可知有上帝,非受造而创造的本性。这本性是否三位一体,我们应该不仅在《圣经》的权威上向信仰显明,也要尽可能地用某类理性的证据向理解力显明。我所说的“尽可能”将在探索过程中充分表现。
2.我满怀信心地盼望,我们正在寻求的上帝将帮助我们劳有所获,并理解《诗篇》此言的意思:“寻求耶和华的人,心中应当欢喜;要寻求耶和华与他的能力,时常寻求他的面”(诗105:3-4)。不过时常被寻求的似乎永远未被找到,这样寻求者既找不到所寻求的,又怎能心中欢喜而不是哀伤呢?你看,《诗篇》作者不说“让找到的人心中欢喜”,而说“寻求主的人心中欢喜”。但是,先知以赛亚却又表明若寻求则可找到,他说,“寻求主,一旦找到他便求告他,他相近时,让无神的人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除掉自己的意念”[1](赛55:6)。若寻找便能找到,为何《圣经》说“时常寻求他的面”呢?也许是,即便已找着他了还须继续寻求?这实际上是寻找难懂之物的方式,以免那能发现他所求之物有多难懂的人觉得他什么也没找到。如果不是因为你知道只要你在探求难解之物的过程中有所进展,你就不应该放弃探求,如果不是因为你知道在寻求如此之大善的过程中你变得越来越善,而这大善被寻找是为了被找到,而且它被找到是为了被寻找,那么,当你知道了你所寻之物有多难之时,你为何还寻找呢?你寻找他是为了更勤勉地找到他,你找到他是为了更热心地寻找他。我们应该以此方式理解《德训篇》里智慧的话:“吃我的人仍将饿,喝我的人仍将渴”(德24:29)。他们吃喝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他们因为饥渴便仍继续寻求。信仰寻求,理解找到;这便是为何先知说,“除非你信,你不会理解”(赛7:9,七十贤士本)。再次,理解仍将继续寻求它已找到了的;因为,正如我们《诗篇》所唱,“耶和华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神的没有”(诗14:2)。
3.我们已花了够多的时间打量神的造物,以通过它们来认识造它们的主;“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罗1:20)。这便是为何《智慧书》指责那些人“不能从所见的善物认识他是谁,看到匠物却认不出匠人,反而认为火、风、旋转的气流、列星、水力、天上的发光体是统治世界的诸神。若是因其美而倾倒便认为它们是众神,就让他们认识他们的主(神)要美出多少;它是造了它们的美的产生者。若他们惊叹于它们的权能与作为,便应从此理解那立了它们的他强出多少。因为藉着造物的伟大与美丽,其创造主也是明明可见的”(智13:1-5)。我从《智慧书》引用这段,免得有虔信的以为我在造物中寻求至上三位一体的迹象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实可由此一步一步地经过各种各样不同类的三位一体,直至抵达人的心灵。
[1]和合本为:“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的时候告求他。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