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舞蹈的特点
舞蹈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和鲜明的特点,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让舞蹈这种独特的艺术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具体、系统地对舞蹈进行归纳,可以总结出它的八个艺术特点。
(一)直觉性
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直觉性,即很强的可视性。舞蹈通过观众的眼睛,将所要表达的意境传达给观众。无论是作品要抒发的情感还是故事要讲述的道理,通过这样直观的表达形式,能够让观众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领会到编者的意图。
(二)动作性
舞蹈,顾名思义是动作的艺术,将静态的情感转化为动态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即借由变换、重复、加强、减弱、渐进、静止等动作形式的排列组合将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波动及故事的发展情况展示出来。可以说,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什么风格、什么类型的舞蹈,脱离舞蹈动作谈舞蹈就如同建房子没有砖瓦,根本无从下手。只有将各种类型的舞蹈动作进行恰当的组合与编排,舞蹈才能具有基本的形态。舞蹈动作有着不同的种类,系统来说,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表现性动作。
表现性动作重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波动,往往有着明确的类型区分。
(2)说明性动作。
说明性动作的作用在于告知观众舞蹈的故事背景、人物身份等基本要素,要求舞者在表演时生动地演绎出该人物的性格特点。
(3)装饰性联结动作。
装饰性联结动作主要是说明性动作和表现性动作之间的连接,是动作之间过渡的桥梁,通常没有单独的含义,只起装饰作用。
(三)节奏性
无论何种艺术形式,都具有其独特的节奏性,即使是绘画这种看似静态的艺术形式,在创作时也讲求线条的节奏鲜明。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的舞蹈具有严格的节奏性,每一拍、每一个节点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否则会使舞蹈看起来凌乱、拖沓。在舞蹈中,对动作强弱、快慢的变化节奏的控制有助于不同情感的表达。例如,激烈快速的舞蹈节奏能够烘托出紧张的氛围,舒缓轻柔的舞蹈节奏则能表现出作品情节的稳定发展。
(四)造型性
舞蹈是由一个个动作组合而成的,造型是舞蹈动作发展的基础。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有其自身的造型性,只有每一个造型达到优美的水准,舞蹈才能优美,舞蹈的整体才会显得顿挫有度、和谐统一。造型性的存在使得舞蹈具有最基本的美感——平衡美。就如同绘画中的色彩搭配与音乐中的和弦一样,舞蹈的造型性使动作更具有审美性。
造型性的最基本表现就是舞蹈中的队形,即舞台效果的呈现。对舞蹈作品而言,不同的舞台造型会呈现不同的表演效果,故事情节、人物情绪、内容等的变化都会影响舞蹈队形和舞者表演时走台的路线。舞者表演时的走台路线有斜、竖、横、圆、曲折五种,呈现给观众的舞台造型有方形、三角形、圆弧形、梯形、菱形等。
(五)抒情性
舞蹈最主要且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传达舞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抒情性是联结人类精神情感与视觉感受的桥梁。所以,无论是节奏快速激烈的舞蹈,还是缓慢抒情的舞蹈,都具有极强的抒情性。换句话说,舞蹈就是抒发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能够将人的感情以最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喜怒哀乐均表现在舞者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上。在情感表达上,舞蹈的作用甚至超越了很多其他类型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也能深刻地揭露人们深藏在心底的深刻情感,是情感的探测仪、心声的传播器,借助诗人闻一多的话来说就是:“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六)综合性
舞蹈是最基础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些方面来说,舞蹈来源于其他艺术形式,是其他艺术形式的综合。无论什么舞蹈,在进行表演时都离不开音乐的伴奏或诗歌的灵感,也离不开舞台美术、形象设计等其他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在人物性格特征的塑造上能够协助舞蹈,使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在环境方面,能够为舞蹈烘托气氛、渲染背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能够帮助舞蹈展现出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使舞蹈能够更加清楚地将故事背景表现出来。所以说,只有将这些与舞蹈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综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呈现出舞蹈应有的效果。
(七)律动性
舞蹈的律动性与舞蹈的节奏性有相同之处,但又不尽相同。舞蹈的节奏性重在强调舞蹈动作之间的“断”是干净利落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其应有的位置,而舞蹈的律动性更加突出舞蹈动作的抑扬顿挫所产生的绵延的感觉。舞蹈的律动性使舞蹈所产生的影响能够在观众的心中久久徘徊,如同余音绕梁。
(八)动态性
舞蹈是一种动态艺术,即舞蹈具有动态性。舞蹈是通过人的肢体的运动来表现舞蹈内容的,动态性是舞蹈最基本的特征,不动的舞蹈是不存在的。在舞蹈中,舞者的身体是主角,也是传递舞者情感的媒介,只有动态的舞蹈动作才能形象地展示舞蹈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动态的舞蹈不仅能够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还能让故事的发展更加真实,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