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律动创编的选材

四、幼儿律动创编的选材

(一)音乐

不同幼儿的年龄以及所处的学习阶段都不同,因此,选择的音乐应具有针对性。针对小班阶段的幼儿(三四岁),创编者可以选择节奏明朗且欢快的音乐,如《小手拍拍》《小蜜蜂》《数星星》等。针对中班阶段的幼儿(四五岁),创编者可以在律动中适当地加入具有民族特色和个性的中国风音乐,如《娃哈哈》《阿哩哩》《鲁冰花》等。针对大班阶段的幼儿(五六岁),创编者应该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如哈尼族歌曲《彼既成》、傣族歌曲《金孔雀》、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宝》和《春天来了》等。值得一提的是,歌曲一定要积极向上,可选少量的成人歌曲,培养幼儿的倾听力和专注力。

(二)动作

律动创编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小班主要以生活动作为主、舞蹈为辅,使该阶段的幼儿知道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关节、每一个部位都是可以跳舞的,比如扭一扭小屁股、伸伸腰、捶捶背、点点头等。到了小班后期时,创编者可以适当地加一点难度,如小手的五个手指动起来,握拳再打开等。

中班阶段的动作选材,一方面,在提高生活动作难度的同时要准确地配合音乐;另一方面,加强模仿舞蹈动作的练习。中班第一学期应该加强手和脚的配合训练,如小兔子跳跳(手是兔耳朵)、小企鹅摇摆等。中班的第二学期可以适当规范舞蹈的基本姿态和基本动作,如手的高度(前平举手、侧平举手)、脚位(前点地、后点地)等。

大班幼儿已经充分适应了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舞蹈动作已经成为幼儿园的律动活动之一,生活类动作可以适当减少。大班第一学期,应该把律动动作详细地分类并规范。比如“我最棒”:双脚并拢,双手叉腰,一拍的节奏跳开,脚与肩同宽,上身向前倾,双手在肩膀前方竖起大拇指。大班第二学期,应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如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引导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有利于激发和增强幼儿对舞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