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构思的环节

二、整体构思的环节

幼儿舞蹈编创的整体构思环节不宜过于复杂,因为幼儿舞蹈不需要表现复杂高深的情节,也不需要传递晦涩难懂的思想。一般情况下,幼儿舞蹈的整体构思环节分为三个阶段:(1)激发灵感环节。(2)发散思维环节。(3)思考舞蹈形式环节。下面针对以上三个阶段逐一进行梳理。

(一)激发灵感环节

对于激发创编灵感,有些舞蹈编导觉得十分头痛。其实有时候灵感并不是刻意寻找而形成的,比如生活中看到一个场景,或者听到一首喜欢的歌曲,或者回忆起一些片段等,都可以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创编灵感。在幼儿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是新奇的,都是未知的。他们充满想象力,把自己幻想成任何角色,幻想自己和任何人、物对话,舞蹈编导需要锻炼自己用幼儿眼光看世界的能力,当你置身于幼儿的世界你会发现,创编灵感将源源不断地出现,同时,只有利用这些幼儿眼光孕育出的灵感才能创作出幼儿真正喜爱的舞蹈作品。

(二)发散思维环节

所谓发散思维环节其实就是舞蹈编导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环节,我们必须把收集起来的灵感,通过想象力的发挥使所酝酿的舞蹈形象具有艺术性。比如舞蹈编导脑海中有一个编创灵感,而这个灵感是生活中一个常见的情景,在舞蹈的表达中我们不能像电影艺术一样只做简单的再现工作,而是要将具象的情景通过舞蹈语汇抽象地表达出来。而幼儿舞蹈,更需要舞蹈编导充分发挥想象力,因为幼儿的世界本来就比成人的世界“丰富多彩”。他们往往更喜欢夸张的表现手法和富有趣味性的舞蹈情节设置,那么在发散思维环节,舞蹈编导仍然要注意向幼儿的思维方式靠拢,把舞蹈编创得更加像游戏更加有趣味,这样编创出来的幼儿舞蹈才能具有幼儿性。

(三)思考舞蹈形式环节

舞蹈的形式是舞蹈作品的点睛之笔。幼儿舞蹈的表现形式应当是出乎意料和妙趣横生的。幼儿舞蹈剧目并不像成人剧目一样需要各种技巧、造型、舞感来呈现出好的效果,幼儿舞蹈更多的是需要具有创意的舞蹈表现形式。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有好的“点子”。好的“点子”能让观众觉得结局既是意料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好的“点子”能让幼儿在跳舞时感受到真正的乐趣;好的“点子”能呈现出一个启迪人心并且妙趣横生的作品,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技术技巧或者是一段又一段舞蹈动作的堆砌。幼儿舞蹈的表现形式归根结底还得落在一个“趣”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