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马克思》简介
《走进马克思》这本书是由创作的,《走进马克思》共有197章节
1
作者的话
80多年的风雨征程使中国共产党在迈向社会主义的崎岖道路上历经艰险而锐意不减,流血和牺牲从未能使她屈服,错误和挫折也从未使她动摇,她一次又一次地从困境中崛起,从失...
2
导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150年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欧洲问世。以这个文献为标志,一个不同于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一种派别的思想体系诞生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强大的思想力量,马克...
3
一 走出唯心主义
作为一种理论批判的思想结晶,以马克思、恩格斯命名的学说是19世纪40年代的产物。但是,另一方面,极其重要的是这种学说最终形成和发展还有赖于在马克思、恩格斯直接关...
4
二 两条逻辑思路的碰撞
1843年10月至1845年1月,马克思移居巴黎,在这里,他为我们留下了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被后人称为“通向《资本论》的起点”的著作。这部著作...
5
三 新唯物主义的诞生
当马克思意识到自己与费尔巴哈的区别并着手对他进行最后的清算时,他的新唯物主义就已经开始成熟了。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通过短短的11条警句式的论纲,高...
6
四 第二国际与马克思主义的庸俗化
自19世纪90年代始,马克思主义哲学便遭到了种种曲解和攻击,恩格斯为捍卫历史唯物主义留下了一系列著名的书信,全面论述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当第二国际的...
7
五 在革命实践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如恩格斯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现成的公式”,而是“研究历史的指南”,对它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实践。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获得自己...
8
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思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西欧的土壤上诞生的,但是作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并不局限于西欧这块土地。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当时...
9
七 走进马克思
真正的哲学在于其深刻的时代关怀,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是如此。因为,它异质于旧的体系哲学之处正在于:它从不满足于构造解释世界的逻辑体系,而是随着世界本身的发展变化,紧...
10
上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
...
11
第一编 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基点
...
12
第一章 直观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唯物主义
走进马克思,重点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走进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马克思之前的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进行审视与思考,从而在唯物主义的思想史...
13
第一节 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与思维特点
奠基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之上的欧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培根开始的近代唯物主义,在认识起源上强调经验的作用,但在理论的深层结构上,却以数...
14
一 近代唯物主义的兴起
近代唯物主义的兴起,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中世纪末期的文艺复兴运动与封建神学思想的衰落,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作为人们认识与行动的准则,这为近代唯物主义的兴起提...
15
二 近代唯物主义的思维特征及其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虽然在显性层面上实验的方法构成了其解决问题的基点,但任何实验实际上只有在理性的图景中才是可能的,这种理性的图景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就是以数学为根据...
16
三 作为近代唯物主义对立面的近代唯心主义
近代唯物主义最初是以人的感觉、知觉为起点的,认为只有在感觉中有的,才能出现在概念中。“因为全部对自然的解释由感觉开始,由感官的知觉沿着一条径直的、有规则的、谨慎...
17
第二节 近代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中的失落
从近代唯物主义的兴起可以看出,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首先是以主体与对象的分离为基础的。这种分离,反映了人与外部世界(自然界)的对立。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主体是人,客体...
18
一 人与环境的二律背反
在英国发端的唯物主义,开始是在认识领域中发展的,它强调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来源于感性经验。当孔狄亚克将洛克的唯物主义运用于法国时,它就成为法国启蒙思想家用来说明社会...
19
二 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性突破与局限
法国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中的二律背反,表明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主客体分离的原则并不能适用于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认识。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哲学,一开始就是从反思启蒙理性入...
20
第三节 直观唯物主义、实践人道主义与伦理社会主义
费尔巴哈哲学仍然是直观的唯物主义,但当他以直观唯物主义批判黑格尔哲学,强调人的感性存在与感性生活时,这种直观唯物主义同人道主义就具有了理论同构性。后来赫斯从切什...
21
一 直观唯物主义与实践人道主义
费尔巴哈用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取代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用感性的对象性的人取代了黑格尔的思辨的自我意识,这是他哲学的历史功绩。基于费尔巴哈重新确立了感性的、现实...
22
二 实践人道主义与伦理社会主义
建立在直观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抽象的实践人道主义,是伦理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哲学-伦理社会主义出现以前,在英国与法国曾分别出现过经济学的社会主义与理性的社会主义。...
23
第四节 实践:新唯物主义的逻辑基点
如何走出直观唯物主义的理论误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基于实践的观点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直观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实践成为马克思哲学的逻辑基点。因...
24
一 从感性对象到感性活动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批判的主要是费尔巴哈哲学。如果说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神圣家族》,马克思对...
25
二 新唯物主义哲学的逻辑基点是社会实践
如果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作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骨架,那么实践概念就是这整个骨架的支点。这就是说,整个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都是建立在实践这个最基本的概念之上的。因...
26
第二章 从实践的唯心主义到实践的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者停留于直观,他们不理解实践的能动的革命的批判意义。但这个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加以夸大了,他们不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来理解实践。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创立...
27
第一节 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唯心主义
实践概念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康德将纯粹理性无法解决的问题置于实践理性之下,开启了对道德实践进行形而上学思考的新方向。经过费希特的发展,实践概念在黑格...
28
一 实践理性与价值悬设
同近代工业文明发展过程相一致,近代哲学的兴起也是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的。培根、笛卡尔开创的近代哲学,以伽利略、牛顿等人所确立、被当作精密研究工具的数学和几何学...
29
二 劳动辩证法与黑格尔哲学的主题
在黑格尔看来,康德只是提出了问题。“康德哲学的主要作用在于曾经唤醒了理性的意识,或思想的绝对内在性。” (1) 但康德的理性只是一种形式理性,是彻头彻尾的抽象思...
30
三 马克思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起点
在黑格尔哲学中,理性是一个假定的先验的存在,而对理性的这种先验假定,同黑格尔关于劳动的理解紧密相关。批判思辨理性,进而科学地理解劳动,则是马克思改造黑格尔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