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性修辞的中国化
2025年09月26日
第四节 佛教人性修辞的中国化
与儒家、道家不同,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其人性修辞本身就是特殊的,而这种外来的人性修辞如何在中国人性修辞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延续甚至兴旺,也应有明确的了解。下面我们借助天台宗圆融思想的发展对此加以梳理,圆融思想,是中国佛教创造的特别的人性修辞。在对印度佛教历史的反思尤其是佛法衰老问题的思考中,印顺认为中国佛教受真常唯心一系的影响太大,掺杂了梵神思想,长期沉浸在“圆融方便”的迷梦中,导致佛法的衰落。印顺的观点,在当时引发了争论,尤其为中国传统佛教的信仰者所反对。与印顺不同,在谈到佛教中国化的问题时,牟宗三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认为严格说来:“佛教并未中国化而有所变质,只是中国人讲纯粹的佛教,直称经论义理而发展,发展至圆满之境界。”[125]
本书认为,印顺法师和牟宗三都未能在此问题上给出合理的解释。下面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论证:其一,从印度吠檀多哲学的发展证明梵神思想与圆融思想毫无关联;其二,圆融思想恰恰是从中观思想中发展而来;其三,结合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指出圆融思想回应了中国佛教所面临的特殊问题,是中国化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