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一、中国著作
《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二十二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龙树:《中论》,高楠顺次郎编纂:《大正藏》,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30年版。
欧阳竟无编:《藏要》,上海:上海书店,1991年版。
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刘义庆著,徐震堮校笺:《世说新语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萧统:《文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智凯:《摩诃止观》,高楠顺次郎编纂:《大正藏》,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30年版。
慧能著,杨曾文校写:《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
张彦远:《法书要录》,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荆浩:《笔法记》,《中国历代美学文库·隋唐五代卷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程颐:《周易程氏传》,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朱熹:《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朱熹:《朱文公文集·观心说》,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章学诚:《文史通义》,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钱大昕:《潜研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吴钊等编:《中国古代乐论选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王国维:《人间词话》,香港:中华书局,1961年版。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王国维:《观堂集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鲁迅:《呐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鲁迅:《野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鲁迅:《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马一浮:《马一浮学术文化随笔》,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陈寅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陈寅恪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郑振铎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
钱钟书:《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牟宗三:《佛性与般若》,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版。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余敦康:《魏晋玄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胡经之主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方闻:《超越再现——8世纪至14世纪中国书画》,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叶嘉莹:《词学新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
李泽厚:《新版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李泽厚:《美学三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增订本)》,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
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罗宗强:《读文心雕龙手记》,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
萧华荣:《中国诗学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张少康:《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张少康等:《〈文心雕龙〉研究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邓国光:《〈文心雕龙〉文理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韩泉欣:《〈文心雕龙〉直解》,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李祥霆:《古琴实用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年版。
朱晞主编:《松弦馆琴谱钩沉》,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
多多:《多多诗选》,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
赵士林:《当代中国美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王一川:《修辞论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葛晓音:《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许子滨:《王逸〈楚辞章句〉发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姚爱斌:《论徐复观〈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的学理缺失》,《文化与诗学》,2008年版。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张清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王文生:《中国美学史——情味论的历史发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王振复:《中国美学史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上海人美出版社,2000年版。
祁志祥:《中国美学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彭富春:《美学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邱振中:《笔法与章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王铭铭:《经验与心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黄霖:《〈文心雕龙〉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陈允锋:《〈文心雕龙〉疑思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版。
姚爱斌:《〈文心雕龙〉诗学范式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温科学:《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导读》,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版。
龙达瑞:《大梵与自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李四龙:《天台智者研究——兼论宗派佛教的兴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沈海燕:《〈法华玄义〉的哲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廖述务:《身体美学与消费语境》,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
孙文波:《在相对性中写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韩东:《韩东的诗》,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
李士彪:《魏晋南北朝文体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二、外国著作
徐梵澄译:《五十奥义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柏拉图著,吴献书译:《理想国》,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但丁著,朱虹译:《论世界帝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马基雅维利著, 吕健忠译:《论李维》,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鲍桑葵著,张今译:《美学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菲斯泰尔·德·古朗士著,吴晓群译:《古代城市——希腊罗马宗教、法律及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爱伦·坡著,陈良延、徐汝椿、马爱农译:《爱伦·坡短篇小说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波德莱尔著,张秋红、胡小跃译:《波德莱尔诗全集》,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臧仲伦译:《双重人格,地下室手记》,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娄自良译:《被伤害和侮辱的人们》,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马克思著,中央编译局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央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卡夫卡著,叶廷芳等译:《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福斯特著,苏炳文译:《小说面面观》,广州:花城出版社,广州,1984年版。
涂尔干、莫斯著,汲喆译:《原始分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莫斯著,汲喆译:《礼物》,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克罗齐著,朱光潜译:《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杜威著,高建平译:《艺术即经验》,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本雅明著,张旭东、魏文生译:《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本雅明著,王炳钧、杨劲译:《经验与贫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韦勒克著,刘象愚译:《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福克纳著,蓝仁哲译:《八月之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普实克著,郭建玲译:《抒情与史诗》,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
瓦尔特·赫斯著,宗白华译:《欧洲现代画派画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夏瑞春编:《德国思想家论中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甘地著,金克木译,:《〈薄伽梵歌〉译本序》,《金克木全集》,三联书店,2011年版。
巴赫金著,钱中文等编译:《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海因里希·罗门著,姚中秋译:《自然法的观念史和哲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沟口雄三著,孙军悦译:《作为方法的中国》,北京:三联书店,2011年版。
博尔赫斯著,倪华迪译:《作家们的作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海若·亚当斯著,傅士珍译:《西方文学理论四讲》,台北:洪范书店,2000年版。
齐格蒙特·鲍曼著,谷蕾、武媛媛译:《流动的时代——生活于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埃德加·莫兰著,马胜利译:《电影或想象的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让·米特里著,崔君衍译:《电影美学与心理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让·米特里著,方尔平译:《电影符号学质疑》,北京:北京吉版图书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版。
纳博科夫著,金绍禹译:《文学讲稿》,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布斯著,穆雷等译:《修辞的复兴》,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勒内·基拉尔著,罗芃译:《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李恒基、杨远婴编译:《外国电影理论文选》,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
马尔克斯著,杨耐冬译:《马奎斯小说杰作集》,台北:志文出版社,2004年版。
马尔克斯等著,朱景冬等编译:《两百年的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谈创作》,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马尔克斯著,吴建恒译:《百年孤独》,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德勒兹著,刘云虹、曹丹红译:《批评与临床》,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詹姆逊著,王逢振译:《时间的种子》,桂林:漓江出版社,1997年版。
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伊格尔顿著,王杰等译:《美学意识形态》,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米兰·昆德拉著,董强译:《小说的艺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
布克林著,汪洪章译:《小说的语言和叙事:从塞万提斯到卡尔维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罗宾·伍德著,徐展雄译:《重访希区柯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戴维·洛奇著,卢丽安译:《小说的艺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理查德·舒斯曼特著,程相占译:《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理查德·舒斯特曼著,彭锋译:《生活即审美——审美经验与生活艺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罗杰·凯密恩著,王美珠译:《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
基维著,刘洪译:《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版。
三、论文
刘纲纪:《我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湖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戚良德:《中国文论话语的还原——以文心雕龙之文为中心》,《山东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童庆炳:《〈文心雕龙〉“质文代变”说及其启示录》,《江海学刊》,2008年5月。
童庆炳:《〈文心雕龙〉“比显兴隐”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11月。
王运熙:《〈文心雕龙·序志〉“先哲之诰”解》,《复旦学报》,1985年第1期。
周勋初:《潘勖〈九锡〉与刘勰崇儒》,《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1期。
周勋初:《刘勰是站在汉代经学“古文学派”立场上的信徒么》,《文学遗产》,2011年第2期。
詹锳:《〈文心雕龙〉的思想体系》,《暨南学报》,1989年第1期。
李壮鹰:《〈尚书·尧典〉论乐辩证》,《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汪春泓:《从东吴学术文化特点看陆机文学理论和创作》,《复旦学报》,1999年第5期。
汪春泓:《关于〈文心雕龙〉“江山之助”的本义》,《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
汪春泓:《论曹丕〈典论·论文〉》,《江苏大学学报》,2002年9月。
邹元江:《明清思想启蒙的两难抉择——以汤显祖为研究个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4期。
石永之:《从“义”字看儒家正义思想的形成》,中国儒学网。
冬子:《〈人间词〉何以命名》,《学术研究》,1982年1月。
傅刚:《昭明文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1996年7月。
西渡:《诗,本质于未来》,《新诗评论2014》,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游星雅、晚郎:《〈文心雕龙〉自然修辞观探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李飞:《由六朝任诞风气释“雅颂之博徒”》,《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5月。
高鸿:《商羯罗〈梵经注〉初探》,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1998年。
张风雷:《智凯佛教哲学述评》,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人民大学,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