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

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

梅港乡地处余干县东南部,与余江、东乡等县境交界。距余干县城三十六公里。其境内最高峰占岭岗,海拔210多米。蜿蜒的信江穿境而过,赋予这个丘陵盆地丰富的水源和诗意般的自然风貌。然而由于地理条件限制,长期以来百姓的生活始终止于温饱,由此带来的贫困和辍学问题根深蒂固。

陈鹤对这种现状了如指掌。春泥小学建校的第二年,即2009年秋季,他在全校推行“一对一”帮扶行动,希望通过这项活动使那些家境困难的孩子能安心读书。为了留住每一个在校生,不让他们因贫困而辍学,陈鹤在全校范围成立了一支共产党员帮扶队,要求他们发扬集体精神,把爱心传递到每个学生的家庭。他们起草了“春泥小学共产党员帮扶队宣誓词”,坚持把诺言落实到行动上,做到“有诺必现,有责必担,有呼必应,有难必帮”。那年读三年级的江同学得了过敏性紫癜,被送往省儿童医院治疗。但她家生活十分困难,拿不出足够的钱交医疗费。江同学本人甚至也面临辍学的窘境。陈鹤得知情况后,带着两万元和她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到南昌看望病中的她,鼓励她战胜病魔。出院后,陈鹤又包了几千元的红包到黄金埠镇曾家湾看望江同学,并当场宣布免除她今后所有的学杂费,还承诺一对一地为她提供生活费。

随后,学校又为来自梅港乡大山村患病学生邓同学捐款八千元,并免费供其在校就读一至六年级。几年来,学校共为江、邓两名学生减免各种费用达三万元。

事实上,学校不仅对特困生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而且还对那些家庭生活条件相对差,以及有抑郁症等精神问题的后进生,也给予了悉心帮扶和指导。其中不乏缺少家教的留守孩子,有些新老师对他们毫无办法,甚至还被气哭过。陈鹤得知情况后,亲自带队,由他统一调教那些特别顽皮的孩子,从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周到的帮助。慢慢地,那些顽皮的孩子变得不再顽皮了,人也聪明了;而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则变开朗了、活泼了,教室内外充满欢声笑语。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不再有对立情绪。

“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学校管理者能像他一样,那么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校党支部副书记刘佩云谈起对陈鹤的印象时,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感佩之情。她说从学校创办开始,只要不出差,陈鹤董事长每天都要在晚自习时去各个班级看看学生,同他们谈心。发现哪个学生有学习、生活或思想上的问题,都会马上帮助解决。并且他有家访的习惯,整个梅港乡以及周边乡镇都遍布他的足迹。一年暑假,当他徒步造访四年级贫困生朱同学的家时,被他艰难的家境所震撼。正值午饭时分,村里人家都在烧火做饭,而小朱家什么吃的也没有,米缸里的大米见底了,只有桌上的篮子盛着一些菜地里的辣椒。陈鹤询问了一些情况,当即从口袋里掏出五百元塞在朱同学的父亲手里,解决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同时把朱同学列为下阶段学校的帮扶对象。

截至2022年底,春泥小学、同创中学为特困家庭的学生减免学费达一百三十八万多元,有效制止了辍学现象,为贫困学生带来了生活的自信和学习的动力。与此同时,在陈鹤的倡议下,学校设定每年的5月23日为爱心捐款日,相继为校内特困学生及教职员工家属捐款达二十八万多元。

为什么设定5月23日为爱心捐款日?这里面还有个故事。那是春泥小学成立之初,陈鹤、江水生等5个股东为23名留守儿童捐款的一段经历。这些孩子家境贫困,生活难以为继,校董事会的及时出手,使他们得以继续就读并完成学业。后来这项工作已成为校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并纳入了党建制度,由支部牵头视情捐赠,由支部牵头并决定,每学年为贫困生减免五万元学杂费,这一坚持就是十五年。故将每年的5月23日设定为春泥小学的爱心捐款日。这一天,全校师生都会行动起来,一元、两元、五元、十元,零零碎碎塞满了捐款箱。暂时没钱捐的同学,则会捐一支铅笔,或画一幅画,让整个捐赠活动充满浓浓的温情和善意。爱心从此根植在孩子们的灵魂深处,使他们的童年变得愉快而知足。也从此有了反哺社会和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春泥小学的学生85%以上为留守儿童,校党支部每月会为留守儿童举办生日派对,让他们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也能感受到快乐。同时,学校对三十几名整个学期都不能回家的特困留守儿童实行“导师制”,即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为其“解学习之疑、缓生活之困、送爱心入怀”,助力他们渡过关键的几个阶段。

为了照顾年幼孩子的起居,学校专门聘请了三十多名生活老师,孩子们每天早上起床后,生活老师会督促他们洗脸刷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孩子生病了,生活老师会及时带他们到校医务室就诊,并倒开水喂药。她们以仁爱之情、母爱之心平等关爱着每一名学生,使孩子们在校园得以健康成长。春泥小学成立的第一年,陈鹤几乎吃住在学校。每天凌晨一两点钟,他都要起床去学生宿舍检查学生的就寝情况,顺便为他们盖盖被子。一开始,生活老师以为闯进了外人,有些提心吊胆,后来发现是董事长查夜,便都释然了。不论刮风下雨,她们都能看到一个身影默默地来,又默默地去。她们深知,董事长爱校爱学生,爱到了极致。那是一个真正懂得感恩和舍得付出的人。

“民办学校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创办人的初心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是它为家长真正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以及为留守学生解决了什么实际困难,并为他们的成长带来哪些快乐。”陈鹤侃侃而谈。他列举了这些年投资近千万建设春泥小学、同创中学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楼、宿舍楼,以及绿化亮化等升级改造工程,为的就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便利和优质的学习环境。这样也让那些在外务工的家长们能安心工作,不被孩子所拖累。春泥小学真正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陈鹤谈到,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学校还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提高了伙食标准,每天安排热豆浆、茶叶蛋和新鲜水果,并在主食上保质加量,每天的菜谱由师生及家长代表确定,确保孩子们吃得营养安心。

2021年,国家拟出台相关政策,要求中小学民办学校压缩招生名额,将其义务教育控制在适当规模规范发展,这样既能确保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又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选择权。与此同时,教育部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及《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等通知,明确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陈鹤等董事会管理层来说可谓猝不及防。但他们没有犹豫,随即在县相关部门的监督及指导下,完成了学校的生源减员工作,其中将拥有一千三百多名学生的春泥小学减至七百人,幼儿园人数减至二百人,将同创中学的七百人减至目前的三百五十人。然而即便这样大减员,依然没有阻挡董事会对学校素质教育进行大投入的步伐。他们坚持良心办学的初心没有变。

“只要国家允许我继续办学,我就会认认真真办好,为的是尽一份教育人的良心和社会责任。”陈鹤向记者吐露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