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丛林”中突围
2001年初,刘伟受邀加入一位中学同学的快餐厅,担任餐饮部经理,从此彻底离开了《上饶日报》社。
但由于一些原因,做了半年经理的刘伟,再次离开了新岗位。或许只有艺术才能赋予他新的生命并带来激情。这样,带着这份执着和憧憬,他再次踏上了南下求职之路。
他来到广东东莞一个叫香港佳禾纸箱公司东莞分公司的单位,应聘当了一名雕版师。在这里做了两个月后,他辞职前往南昌近郊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星明辉外商俱乐部兼酒店做美工宣传。他没有向人解释为什么离开东莞,但他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他遵从了内心。
俱乐部的面试官同样叫刘伟画一张画,画鲤鱼跳龙门。刘伟不假思索,提起笔就画了起来。一根烟功夫,画纸上几尾红鲤凌空跃起,活灵活现,其身侧一扇龙门在湖水的映衬下隐隐约约,具有极强的寓意和视角张力。面试就这样过关了。
“之前还做过什么?”俱乐部经理投来赞赏的目光。
“做过报纸广告设计和纸箱厂雕版师。”刘伟自信且利落地回答。他的经历与经验终于派上用场了。
应该说他对待每件工作都是认真的,常常为了完成当天的任务而加班,几达废寝忘食的地步。他身上肩负着双重责任,一个是单位的,另一个来自家庭。为了给新婚妻子和刚刚建立的小家庭创造更为体面的生活,他唯有牺牲自己的自由,甚至尊严。
半年之后,刘伟从郊区转向市区,就职于江西新视野广告公司,担任平面设计师,真正跨入广告设计行业。时年23岁。在进入该公司之前,刘伟花半个月时间专门学习电脑,熟悉封面设计、包装设计流程,学费二百元。从此不再用手工,一律是用电脑设计。在学电脑的过程中,刘伟每天晚上坚持画画。画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前后画了十几张。他把这些画拿到滕王阁、榕门路酒吧一条街去卖,最贵的一张卖过一百五十元,最便宜卖过五十元,以此增加点收入。繁华的大街人来人往,没有谁洞悉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辛酸,更没有谁愿意了解一个漂泊者的过往。
在江西新视野广告公司面试阶段,刘伟以一幅人物画《八仙过海》一锤定音,颇得老总欣赏。老总指定一个文案编辑出文字,刘伟则根据文字配图。公司开给刘伟六百元月薪,维持日常开销绰绰有余。稳定下来后,刘伟把爱人从老家接到南昌,让她在身边带孩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由于在公司频繁出差,而且一出去就是好几个月,完全打乱了刘伟的生活节奏,因为这样他爱人只能一个人在家带小孩,很不方便,也很孤独。结合这些因素,刘伟在做满一年后,不得不递交辞呈。他希望能找个既安稳又能照顾到家的工作。跟爱人商量后,他就应聘到另一家广告公司,继续做平面设计。这家公司的月薪比新视野的要高,达到八百元,而且提供午餐和住宿,这让刘伟颇为兴奋。嗷嗷待哺的孩子是他工作的动力。
那是一个深夜,刘伟雇来一台木板车,将书籍、衣物以及熟睡的儿子一股脑儿地放到板车上,从老福山拉到青山路。深夜人迹寥落,街灯释放出冷峻的光,照彻着渐渐安静下来的尘世。前路注定崎岖而漫长,但在刘伟心里,已经不值一提,他感到幸福而满足。他隐约触摸到了带着人间温情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