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市场果断出击
大概从七八岁开始,父母就教会了陈文科踩缝纫机,这使得他第一次进厂就可以上车位做衣服,而且得心应手。他进厂之时,弟弟陈武科、妹妹陈荣还在学校读书。过早地步入社会,让他更懂得生活的艰辛,同时也更能理解父母操持家庭的不易。
接下来的时日,陈文科并没有安于琐碎的缝纫,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学习了西安工业大学的工商管理课程。他学得很认真,所涉及的企业管理、制度优改等方面的内容,为他日后办厂增加了助力。这种远见要得益于父母对他的培养和锻炼。陈文科的初中是在鹭鸶港中学读的,后来升上邻近的石口中学高中部,遗憾的是只在那里读了半个学期的高一。半途而止的学业让他在生活中吃尽了苦头,他必须争分夺秒地把知识“捡”起来。于是便有了他报名参加网上学习的一幕。与此同时他还加强课外学习和阅读,并结合工作实际,广泛接触服装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
2001年春夏之交,陈氏服装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广州闪亮登场。来自赣东北的庄稼人也开始办厂了!与其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放手一搏。这就是陈文科富有经济头脑和挑战精神的父母所秉持的人生理念。
但是眼下的问题是,工人并不好招。也仅仅三四年的时间,市场的风向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过去厂难进,变成了工人是香饽饽。事实上外出务工的人都不再像过去那样饥不择食,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哪里有发展前途就去往哪里。这样,陈文科一家新开的服装厂不得不从老家余干带人过来,都是些学徒工,总共十人左右。他们给这些人安排吃住,谈好报酬,就这样匆匆忙忙地张开了。
说是工厂,其实就是个大作坊,十几号人挤在一间出租房里,制样、裁剪、缝纫。老板和员工齐动手,什么活都一起干,一直干到天亮。天亮也没有闲着,陈文科和员工们将做好的服装打包好,用租来的三轮车拉到沙河早市上去卖。“沙河”是广州天河区沙河服装批发城的简称,早市人满为患。陈文科和父母正是抓住早上六点半到八点半的黄金期,力争将昨晚做好的服装卖出去。这个时间段也是服装批发城尚未开门之际。门前很多空位,谁来得早谁占,摆个宽两米、高两米的铁架子,把样品挂在上面,又在地上铺一张同样大的防水胶纸,再把包装好的货品摆上,有顾客路过就扯开嗓子吆喝起来,声音洪亮,根本不像没睡觉的人。陈文科渐渐摸索出了一套揽客的经验。早市也往往都是他来得多,为的是让父母有多些时间休息。
在早市上,爆版基本上都会卖完,人们喜欢那些款式新颖的服装。而卖不动的就只能卖出个一两件。有个好处就是每天的收入都是现金,这对于厂子的资金周转十分重要。这种生活持续了三年左右,因为实在太辛苦了,后来就转做外贸,负责包工包料生产。
2001年办厂之时,弟弟陈武科也来到了广州。身边有个帮手,可谓如虎添翼。这年年底,父母拿出二十万元,给兄弟俩每人买了一台“东风景逸”轿车,其中陈文科的是紫色的,陈武科是红色的,象征大红大紫。当兄弟俩把两台簇新的轿车开回老家过年的时候,再次引起不小的轰动,乡亲们纷纷前来观摩,羡慕之情溢于言表。现场打了很多爆竹,陈文科给乡亲递茶敬烟,满脸恭谦之情。殊不知人家已经把他当作“土豪”看待,都嚷嚷着要跟他出去见见世面,争取来年也开一辆车回家。
陈文科喜欢车。第一辆真正由自己买的车,是2010年买的二手长城越野车。此车后面背着个轮子,七个座,坐人拉货都方便,在那时算比较流行。后来因为原地址升级为街道,不能办厂,他们把厂搬到白云区大源村。至此,那辆2001年的“东风景逸”由于比较耗油,陈文科就把它卖掉了。2015年,他拥有一辆全新的凯迪拉克SRX越野车。这辆车即使在豪车满街的广州也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