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企业家的普世情怀
江丽君爱看书,也喜欢写作。在中学阶段,她几乎年年被选为学习委员。进厂工作后,她一有时间就拿起笔写文章,后给厂报投稿,发表小诗、小品文,记录在工作中的点滴和一个文学青年的真挚情感。她一直没有丢下这个爱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平台抒发内心的情感。她曾在一首名为《嫩芽》的诗中写道:
嫩芽破茧,是我前世对今生的探望
我洗尽铅华,脱胎换骨
蠢蠢地站在你面前
只为博你一时眷顾
我懵懂,纯净
你舍得伤,就伤
前世痴恋,今生轮回
他日,必定还你一个秋
她是个疾恶如仇的人,有过对世俗的挣扎,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对理想的追寻和对弱势者的怜悯,一首《铁》彰显她的坚强意志和悲悯情怀——
为何选择做一条铁链
它铐住我弱小的身躯,我的精神
甚至我的呼吸
让我在贫苦、肮脏、疾病四溢的方寸之间
延续了动物界最初的繁衍
我的眼睛是浑浊的
分不清东南西北,也分不清青红皂白
我的喉咙发不出声音
那些哀怨、病态的、歇斯底里的号叫
刚从喉咙喊出,就被粗暴地摁进胸膛
我的骨骼在隐隐作痛
那是旧时代残留在我身上的顽疾
夜夜发作
我的五脏硝烟四起
最开始炸裂的是我的肺脏
碎片将我的身体炸出几个窟窿
我病了
我的精神和肉体,病入膏肓
这显然是在为江苏“铁链女”发声。2022年新年伊始发生在江苏丰县的震惊全国的拐卖妇女案,所有有良知的国人都在为之声援。那个柔弱的被铁链紧锁的被拐女子,像工具一样被人随意买卖和践踏,失去了亲人,也没有故乡,终日囚禁在一个暗黑的屋子里。江丽君可谓感同身受,期冀以一支正义之笔,呼吁社会良知的回归与彻悟,读来力透纸背、振聋发聩!
江丽君既有男人的干练豪爽,又有女性的百转柔肠。2018年,她在家乡余干成立鄱阳湖江豚保护志愿者协会,力图以单薄之身为母亲湖的生灵提供保护,让其休养生息。可喜的是,她保护濒危物种的倡议得到全县百余志愿者的响应,他们跟随会长江丽君走村串户宣传保护江豚的意义及重要性,并在公园、街道及相关活动场所广发传单,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他们的义举得到县市领导的支持,每年以县政府的名义在鄱阳湖特定水域投放鱼苗,以期为江豚提供足够的食物来源。
“江豚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一次面对记者的提问时江丽君侃侃而谈,“目前长江的江豚数仅存一千来头,整个鄱阳湖有四五百头。而鄱阳湖余干段水域的江豚数量约有二百二十头。由于水体污染和人类肆意采砂,以及非法使用网具等原因,江豚的生存和繁育环境越来越差,如不抓紧保护,长江江豚将会在十到十五年出现功能性灭绝!”
江丽君还谈到一件事,很早的时候她曾看到湖岸渔民拿江豚在铁锅里熬油。这种油广泛用于烫伤等人体病症,因此一些人总是铤而走险。江丽君不愿看到这种杀戮,她更希望看到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画面,从而投身于整个鄱阳湖生态链建设。她从小生活的江家村,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村民以打鱼为生,鄱阳湖风浪塑造了渔民坚韧的性格,也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他们以不端行为获取利益,进而危及生态平衡的发展。江丽君成立江豚保护志愿者协会的初衷,正是力图从根本上唤醒人们的普遍良知和普及法律意识,共同守护人类的宝贵财富。
2019年3月13日,余干县政协召开十三届四次会议,作为政协委员的江丽君专门为江豚写了一篇题为《鄱阳湖江豚保护之我见》的提案,有效行使了一位负责任政协委员的建议权和监督权,并表达了一个公民对自然山水及生灵的眷顾和怜悯:
江豚,俗名江猪,在地球上生存了2500万年。长江江豚的数量由1991年的2700多条到现在只剩1000余条,其中就有450余条生活在我们鄱阳湖,因此,有学者将鄱阳湖称为“长江江豚最后的避难所”。所幸的是鄱阳湖江豚约有一半生活在我们余干段。所以,我们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强力推进大江大湖整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因此,我们余干保护江豚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关注江豚多年的志愿者,我对保护鄱阳湖江豚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探讨:
第一,尽早成立余干江豚保护巡护队,定期巡逻,让不法行为望风而逃;
第二,有序减少长江航运。长江航运的水下噪声会影响江豚声呐信号脉冲,使江豚对游动方向没有明显的选择。更会使幼豚与母豚失去联系,使其生存能力下降,甚至直接导致死亡。
第三,逐步杜绝鄱阳湖恶性采砂,运砂。挖砂行为会破坏湖底自然生长环境,直接影响江豚的抚幼和栖息。
第四,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从源头杜绝电网,“迷魂阵”等灭绝性的捕捞,从而保证江豚的食物来源,也可以减少江豚被误伤。
第五,在环鄱阳湖区引导科学种植,推广使用有机肥、配方肥、生物肥等;重点推行人放天养,封洲禁牧等措施,确保鄱阳湖一湖清水。
最后,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来奉献爱心,保护这个与我们命运相连、唇齿相依的生灵,使它们与世界万物一样,共享一片蓝天,共有一片江湖,分享大自然所赐予的福祉。
……是的,江丽君完全有必要腾出手来完成她的夙愿。就目前而言,她已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并朝着更高层次实现她的梦想。自从和张建辉组建家庭后,她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空间。2001年6月,江丽君拿出压箱底的一万块钱,在县城以东方向程家垱村临近马路的地方,开了家加油站,取名“余干县建陶加油站”,总面积多平方米。最初加油站只有两台加油机,一台加柴油,另一台加汽油。这两台机器是余干石化公司淘汰下来的,有油管和油罐等配套设施。2014年12月,加油站迁到半里远邻近马背嘴大桥的位置,面积达六千平方米,比原先足足大了200倍!这次增加到四台机器八条加油枪。
“建陶”,取“余干县建筑陶瓷厂”之意。加油站新址正是原先陶瓷厂的地盘,但目前已成为私人财产,江丽君每年需付几十万元租金。余干建筑陶瓷厂在20世纪80年代可谓风靡一时,全县的年轻人曾以能到该厂上班为荣,有门路的人家即使举债也要把孩子送进陶瓷厂。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经营不善,一代明星企业黯然走下神坛,资产遭到变卖和哄抢,最后连部分老职工的退休金都保证不了,上访告状者众多。
新时期的“建陶”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江丽君以创业者的姿态在这片曾经裹挟着梦想与希冀的土地上摸爬滚打,生意一度风生水起。“做生意就是做人”,江丽君遵循这条平实的法则,聚敛人气,拓展资源,默默践行着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光荣使命。有时一些人总喜欢问起她的财富,江丽君每每不予回答。是的,在这个纵横交错的交通要道,有几个人能窥见这个实体经营者的艰辛和寂寞?她几乎每天吃住在加油站,与咆哮的汽笛、弥漫的烟尘以及混杂着各种气味的空气“厮混”在一起。同时她还要面对部门人情、社会纠缠和长途跋涉者的喜怒哀乐,事无巨细都要她过问、处理。她把加油站运营成了司机们的家,那些疲惫的赶路人来这里吃饭、洗澡、歇息,跟江丽君和员工们聊天南海北的趣事儿,仿佛这里是个情感驿站。
“江姐,我现在没有现钱,过几日给你。”这是余干一个跑运输的司机说的。他在江丽君的油站一次性赊了两千多元柴油。
“老板,疫情的生意不好做,运费没涨,油费倒涨了两角。你的油能不能便宜些?”这是来自安徽的长途车司机说的。说话时他领来两个朋友三台货车。江丽君见是熟人,二话不说,每升柴油少算了两角。算下来三台车总共便宜了四百二十元。
从2020年开始,江丽君加入余干县拥军服务联盟,对所有现役和退役军人实行优惠加油,每升便宜三角钱,营造了拥军优属的良好氛围,受到交口称赞。
对江丽君而言,做生意也是一个“摆渡”过程,既渡人又渡己。它存在于日常的细节和道德约束之中,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灵魂净化的具体体现。
2019年正月,正值春寒料峭,一个五十多岁的农妇模样的人,到加油站见到江丽君,请求帮她找份工作。来者有残疾,一条腿行走不便。江丽君顿发恻隐之心,安排大姐为客人洗车,每月开给她两千多元工资。这人叫月花,来自附近一个叫符何村的村子。一年之后月花因事离开了加油站,江丽君搀扶她躲避沿途的车辆,目送她走出老远。
从2018年至今,江丽君连续多年当选为余干县政协委员。她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更远的角落,民生、社稷、国运……她不再是那个只在意个人生计与命运的女孩,她的思维更广阔,像浩渺的鄱阳湖一样深邃、冷峻,富有理性。
江丽君心思细腻、深情、懂感恩。这一生她始终念念不忘堂叔江亚庆对她的关爱和提携。即使走上了社会,堂叔都在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她。在江丽君心里,堂叔就是一个成功的标杆,其人品、学识都令江丽君折服。堂叔后来的职位越来越高,最后官至九江市税务局局长。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标杆,在一个星夜轰然倒塌——2022年4月2日,堂叔因心梗溘然长逝,带给江丽君无尽的哀伤。
江丽君无时不在回报父母的舐犊之爱和姊妹间的手足深情,家里家外都乐意操心过问,富有担当精神。眼下年逾七旬的父母都被她接到县城住下来了,并负担起他们的一切开销。母亲得了肾衰竭,每周需要到中医院进行两三次透析,恰好医院就离住处不远。这种安排,只有细心的江丽君能想得到。
相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堂叔对江丽君的栽培之恩似乎更令她刻骨铭心。亲爱的叔叔就像灵魂深处的指示灯,为侄女扫除一切障碍助其轻松前行。叔叔的离去给江丽君带来深深的悲痛。她以自己的独特方式祭奠和缅怀这位长辈。她在5月3日的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幅自己的背影图片和一段文字:“念亲恩,念亲恩。一个月了,俯首抬头都是你,只有思念无尽处……”
6月4日她以同样的方式写道:“两个月了……念,念,念。远风知我意,吹梦到云间……”
8月,江南溽热,雨水遥不可及,悄然来临的中元节再次触动江丽君悲恸的情绪,她饱含深情写下了《月下中元》——
匆匆忙忙。与几丝光线一同行走
130个日夜,混淆了所有的真与假,黑与白
我在河的这一头,凝望空洞的那一头
远远吹来的风啊,你是知道我的心意的
地上带着火星的纸片,像我破碎的心
在风中翻飞,凌乱
这个夜晚终究是清冷的
如同此时的月光
如同我的思念,我的悲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