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用文字编织寂寥的岁月之花
早在2021年初,史俊就在一些个人简介中以“余干县文联干部”自称。有迹象表明,他似乎已卸任县文联主席一职。2022年10月,县委组织部公布了最新任命:县委原宣传部副部长李广文接替史俊,担任新一届余干县文联主席。
至此,史俊身上只剩下一项社会职务——上饶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2018年10月19日,上饶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史俊被推举为市首届影协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此次会议通过了市影视《章程》,制订了今后五年工作计划。协会的成立,旨在推动上饶影视创作和产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继而将上饶影视推向全国乃至世界。作为协会主席的史俊不负众望,其影视作品除了在一些赛事上频频获奖外,还在诸多重要影展中接连亮相、崭露头角。其中电影《山鼓声声》入选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放映”影片; 《父债如山》入选美国举办的世界民族电影节展映影片等。
从繁杂的政务中解脱出来的史俊,迎来了他的又一波创作高峰。2023年农历新年将至,好消息接踵而来,由他编剧的电影《山乡家徽》被江西省委宣传部列入“学习宣传二十大”优秀电影放映活动方案。这次全省共入选十部作品,包括正在上映的知名度很高的《邓小平小道》等。此外他创作的31集电视剧《重返母亲湖》获得2022年江西省文化艺术基金资助,不日将投入拍摄。而他另一部31集电视剧《市长还乡》也在年终之际,通过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成的“重点现实题材”评选和验收。《市长还乡》剧本四十余万字,史俊仅用了四个月便写完了。当时有多人“竞标”此剧,组织者要求作者先写出故事大纲和每集的梗概,通过之后再审看作者的前三集剧本。待这些通过之后,先期将付给作者8万元稿费,最后验收再付12万。该条款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网进行公示。
1946年出生于江西省进贤县西湖李家村的李豆罗,曾担任南昌市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退休后回到家乡,致力于发展乡村文化经济,带领村民致富。他先后获得“2014中华文化人物”和“CCTV2015年度十大三农人物”等荣誉称号。其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在全国范围引起广泛影响。以其为原型的电视剧《市长还乡》应运而生。史俊在众多角逐者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组成的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创作协调小组结项验收,并入选全国第八批资助作品。他先后数月在一河之隔的进贤县山村与主人公李豆罗朝夕相处,采写了第一手翔实资料。
另据史俊介绍,目前北京市金泽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约他创作30集电视剧本《天山之子庄仕华》,此剧已由国家广电总局立项,有望在央视一套播出,他对此充满期待。
这就是目前史俊的退休生活。就创作来说,三分之一是他自己主动写的,其他则是别人找上门请他写的,属于“命题作文”。他期冀有一部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影视作品,从而不枉这些年的心血与追求。谈到一个编剧能否成功,史俊罗列了两个可能因素:一是院线电影放映是作品走向市场的关键;二是剧本获奖或获得国家扶持也是作品成功的标志。目前史俊的院线电影有《天涯》和《幸福山歌》等10多部。电视剧则呈潮水之势蜂拥袭来,排满了他的日程表。
他曾经是一个偏科的少年,命运虽然给他关上了一扇门,但却让他在生命的缝隙中准确找到一线幸运之光。他预感到这一刻,并始终不曾放弃心中的执念。参军后,他在书店如饥似渴地搜罗《大众电影》等电影读物,梦想自己有朝一日担纲电影的编剧。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他在部队报名参加了当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主办的电影剧本函授班。他将自己的十多部剧本寄给编剧老师修改,虽然最终没有一部搬上银幕,却为他以后的剧本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在退伍回乡工作之后,迎来了影视创作的巅峰时刻。
他有幸生在一个具有正能量的家庭。继他之后,大弟史伟后来也参军入伍,并考入桂林陆军学校。转业后到上饶民族宗教局担任副局长,现在则是上饶市统战部正处级干部。二弟史丰当年也努力走出山村,苦学成才,现在是江西电视台五套新闻部主任。而史俊在上海就业的女儿同样出类拔萃,在文化及教育领域深耕细作,为自己的理想创造了一片天地。
事实上,史俊平时是在上海、余干两头跑,他放心不下余干的原因,是老家古埠镇高门村还居住着九十岁的老父亲。母亲在十年前去世了,现在他唯一的挂念都在父亲身上——这个早前曾一心为公的县生资公司经理!
是的,史俊不可能离开故乡,他的记忆、情感、乡愁和文学的发源地都在这片诗意的土地上。记得参军离开家乡的那一刻,母亲叫他带一抔泥土去军营,说这样就能时刻感受到亲人在身旁。史俊照母亲的话做了。他携带着泥土和母亲的叮咛,跨越重重青山与河流,发誓今后一定混出个人样儿来,以告慰母亲和故乡广袤的大地。
史俊没有食言,他的愿望实现了。数十年来他始终牢记着军人本色,像一支嘹亮的军号,吹奏出新时代壮丽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