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政协委员的社会责任
2018年11月25日,春泥小学迎来十周年校庆。此前的盛夏,陈鹤邀请数位余干籍作家、诗人担任评委,在全国范围启动了一场颇为热闹的“春泥杯”文学大赛,意在为十周年生日增色添彩。庆典大会上,文学大赛颁奖仪式同期举行,获得散文、诗歌组一二三等奖的参赛者,纷纷登台接受奖金和证书,一个个脸上乐开了花。他们与台下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及曼妙的舞曲遥相呼应,将欢乐的气氛推上高潮。此次大赛一等奖的奖金设定为五千元,是个不高也不低的数额。这对一个小学的庆典活动而言,已经达到了预期金额。大赛散文一等奖获得者是本县第三中学的一位女教师江晓晖,诗歌一等奖的桂冠则被省外女诗人夭夭摘得。这是一届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文学赛事。上饶市文明办副主任单占岭,上饶预备役炮兵旅副参谋长何剑平,余干县政协主席王晓燕,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琚伟林,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钧等领导出席庆典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
此次十周年庆典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祝贺。发来贺信的有:上饶市委统战部、市教体局、团市委、市民政局、上饶预备役炮兵旅,以及余干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人武部、公安局、县总工会和梅港乡党委、政府,黄金埠镇党委、政府等机关和团体。
是的,这何尝不是陈鹤的十年。他从一个漂泊的打工者、一个怀揣着乡愁和泥土深情的青年,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血脉中流淌着如信江一样奔腾的颂歌。
事实上,作为身兼着江西省劳模、省侨商会副会长、省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上饶市政协特聘委员和余干县政协常委等各种社会身份的陈鹤,目光早已超越了他所创建的校园,而投向更宽广的大地和人群。自2016年余干县开展“百企帮百村、助推精准扶贫”行动以来,陈鹤积极主动响应全县扶贫号召。11月,他带领春泥小学、同创中学部分行政代表和学生代表来到梅港乡黄芽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将两万五千元善款分发到各个贫困户手中。随后又同学生代表一起,将购置的四千余元的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赠送给塔湾小学的学生。
2017年10月,春泥小学、同创中学捐赠两万元给黄金埠镇胡家洲村的蔬菜种植产业扶贫项目,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生产,创造经济效益,最终将分红所得收益用于对贫困户的帮扶。
2018年1月,陈鹤再次发起募捐,向梅港乡蛟龙村捐赠一万五千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校党支部挂点金埠村,共捐款三万四千元对该村特困家庭定点帮扶。同年5月,又向洪家嘴乡枫树村捐款五万元,用于该村发展辣椒种植等特色产业。
与此同时,学校还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将本乡特困家庭中具备劳动能力的成员,吸收到春泥小学就业,免费提供食宿,并提前预付工资。已解决鲁未莲、孔松梅、谭志勤、龚晓春、付冬福、江细兰、汪金珍等十二名建档立卡户来校就业。
此外,校党支部还把梅港乡、黄金埠镇敬老院长期作为学校“孝老敬老教育实践基地”,每年的重阳节带领全体党员和少先队员代表到两院开展敬老孝老活动,送去节日蛋糕、慰问品和慰问金,用心履行社会责任。
事实上,他们对社会的反哺行动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2012年秋季开学前夕,陈鹤会同校董事会成员响应县民政局号召,为鹭鸶港中心小学捐赠了价值十万元的八百余套校服,受到该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陈鹤的社会身份不是徒有虚名。在担任余干县政协常委期间,他深入社区、农村广泛调研,获取提案的第一手资料。2022年10月,陈鹤向县政协提交提案《关于对〈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个人看法和提议》引起关注。在提案中他对民办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国家应该区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现状,继而进行有效管理。他说,一线城市及部分沿海发达地区的民办学校收费高,特别是一些国际学校,每学期的学费甚至达到十万元以上,这对普通工薪阶层根本难以承受。并且这些学校还大量开设各种与我国国情及“立德树人”理念相违背的课程,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这是要力求规范的。陈鹤举例说,中西部及不发达省份的民办学校,收费大部分不高,其中余干县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收费就相差无几。比如他们的春泥小学和同创中学,小学每学期包括学杂费、食宿费、日常用品等只收五千元多一点,初中每学期是七千元左右,高中的各项收费是八千元左右。这种收费和管理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问题,老百姓乐于接受。陈鹤说,虽然他们的学校收费低,但是老师的工资待遇不低,像小学老师的平均工资达到四千多,高的达七千多元;初中部老师的每月工资达到七八千元,最高的有一万两千元。
陈鹤是个讲政治的人,对党的方针政策一向十分拥护。同时他又是个习惯讲真话的人,既然组织赋予了他社会职能和参政议政的权利,他就有义务和责任参与探讨他所熟悉的事务,以期政府在落实具体政策时,有效兼顾各阶层的利益。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出台以来,身为民办学校创办人及政协委员的陈鹤,经过广泛调研,继而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遂完成《关于对〈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个人看法和提议》的提案。在该提案中,陈鹤解析条例内涵并提出建议:一要引导和规范民办学校建立完善的党支部组织,党支部参与民办学校的教学方向决策,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目标;二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课时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按照政府规定的班额人数实行标准班额;三要根据全国各地的经济差别不同、教学设施不同,而制定严格的收费标准,有效控制创办者以办学之名牟取暴利,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可接受的收费标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陈鹤向来以耿直著称。在市、县政协委员任上,他多次为留守儿童发声,先后有两次提案获得余干县政协优秀提案,分别是《高度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振兴教育,公办与民办同等重要》。当时的县委领导还为他颁发了优秀提案奖。
在《高度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提案中,他谈到,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余干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成为二代农民工。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留在了农村,成为留守儿童。这也是全国的普遍现象。留守儿童正处于教育的黄金期,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关心的滞后以及社会教育的不适,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导致他们的人格发展不健全,缺乏安全感。有些地方还出现学生轻生跳楼等沉痛事故。二是学习成绩差,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三是行为习惯不良,对人不礼貌,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并沉迷于武侠、言情小说和网络游戏,出现性早熟甚至吸毒等现象,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陈鹤的呼吁引起与会者的共鸣,近十分钟的发言不时博得热烈掌声。委员们倾听着这个长期为留守儿童奔走并提供庇护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是如何以切肤之痛的现实经历坦陈教育的弊端,并满怀期待全县携手为下一代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陈鹤谈到,目前全国的留守儿童接近七百万人,而有着百万人口的余干,留守儿童的人数则高达八万。这个庞大的人群急需一股力量进行科学疏导和有效管理。
2023年是陈鹤办学的第十五个年头。犹记得他十七岁那年,为教育事业操劳一辈子的母亲倒在病榻之上,年仅五十六岁,带给他及家人无尽的伤痛;犹记得他放下刚刚起步的生意,为创办留守儿童学校而回乡四处筹款,赢得乡亲们敬佩的目光;犹记得那些失去父母怀抱的孩子背起书包走进春泥,脸上闪现忐忑而幸福的光芒;犹记得他像个执着而坚定的父亲,寒来暑往进行家访,为了不放弃任何一个因贫困而辍学的孩子……
是的,这就是有着崇高信仰的基层教育工作者,这就是河流的子孙,他心中装载着信江一样的柔情和大地般宽广的理想。
“用爱心塑造学生,用人格熏陶学生,用真情感动学生,用榜样激励学生”,这是曾经印在陈鹤名片上的文字,它像泥土一样朴实而芬芳,裹挟着人间最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