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少年的艰难求职路

文艺少年的艰难求职路

杨埠镇地处余干东北部,1978年早春,刘伟就出生在该镇一个叫峡山的小村庄。打记事起,他就喜欢写写画画。刘伟有三兄妹。父亲刘解生曾经是名军人,在炮兵部队历任侦察班班长、副排长,曾五次被评为优秀战士。1973年退伍回乡,先后担任瞻坊村民兵营长、村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基层干部。由于没日没夜地工作,积劳成疾。1997年刘解生在支部书记任上,遭遇信江特大洪水,他不顾身患重病,亲临抗洪一线指挥抢险,最终因病情加重病逝,杨埠乡党委授予其“村支部书记的榜样”荣誉称号。

时年刘伟19岁。没有父亲的家就像天塌了一样虚弱而飘摇。正值高中毕业,与大学失之交臂的他,只身前往厦门打工。但初次踏入社会,他就像浮萍一样没有根基,平时连吃饭都保证不了。找了半个月的工作,毫无着落,最终因为交不起房租而被房东赶上了大街。

在刘伟眼里,厦门既有残酷的一面,也有温和的一面。那广阔无边的大海、沙滩,天上飞翔的鸟群,是他之前未曾见过的画面,它像油画一样引人入胜,带给刘伟美的感触和享受。他尝试着在沙滩画下它们,并珍藏在内心深处。

没想到第一次远行,会以这种方式收场。几天后,近乎流浪的刘伟带着一颗疲惫且饱受煎熬的心回到老家余干,在黄金埠玻纤厂找到一份业务推销员的工作。本来他想应聘企划部经理的职务,但是这个岗位不需要人,业务员倒是多多益善。业务员要到全国各地跑,这似乎难不倒刘伟,他毕竟去过福建。他还没看够外面的世界。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佳、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刘伟来到黄金埠玻纤厂,推销的就是这玩意儿。他登上前往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的火车,向相关厂家推销玻纤产品。出差每天有三十元补贴,路费另外报销。一个月为厂里跑下了近三十万的单子。只是半年过后,他慢慢有了失落感,因为老板不给提成挣不到钱,经常入不敷出。这可不是个办法。

他最终离开了做了半年的玻纤厂。这半年几乎没混出个什么名堂。唯一欣慰的是,他在工厂偶然看到一份《上饶日报》,上面一则招聘设计员的广告令他眼前一亮。他预感到命运在向他招手。他没有迟疑,从玻纤厂辞职后就直奔上饶。虽然报社招收的设计员需要大专以上学历,但刘伟已经顾不上这些,他决定去试试。

为了节省时间,他坐上了夜里十一点多钟的晚班车,天空下着大雨,似乎要考验他的意志。凌晨四点多到达上饶,刘伟一个人睡在车上,窗外暗黑无声。天亮之后,他简单洗漱了一番,便匆忙赶到《上饶日报》社面试。

刘伟没有大专以上学历,但他心里装有才华。进入考场,总编拿起一个茶杯,叫刘伟现场画一幅素描。刘伟很快就把杯子画了下来。他的才华得到评委的赏识,面试通过。一周后将进行笔试。共有八人进入笔试。为了不分心,刘伟借宿在上饶师院的高中同学那儿。同学考上了大专,而他却在为生计奔波。

报社招聘最终录取了四人,刘伟顺利过关。参加笔试的八人中,除了刘伟,其余七人全部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同样迫切需要这份工作。笔试中有一道题:给你六十万元广告费,你将如何在各大媒体进行投放,进而提高一个公司的知名度。刘伟灵感喷发,题答得很顺利。这一两年的闯荡,还是有所收获的。至少让他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设计员的工作,底薪三百,另有20%的业务提成。总编人好,为了给刘伟省房租,叫他住在广告部地下室,在那里白天办公,晚上睡觉。同时为了给刘伟增加收入,总编叫他过年在报社值班,每天补助一百元。刘伟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连续在单位过了两个年。值班前他上街买了一箱方便面,每天以方便面充饥。一次社长巡视单位,看到刘伟值班吃方便面,很是感动,鼓励他好好干,年轻人只要能吃苦,就不怕没有出头之日。

一个个忙碌而充实的日子过去了,刘伟就这样坚持到了1999年年底。这一年他在一次回老家采访乡镇书记时,认识了爱人程世超,并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他们最终选择2000年1月1日登记结婚。

他终于不再漂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