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追求生活的乐趣和艺术的精益求精
在宋庄工作室的一张案桌上,摆放着胡才春为刚满月的孙女馨月画的一幅头像,襁褓中的小人儿扑闪着两只大眼睛,对周围的一切满怀好奇。画像旁还摆放着一张相框,里面是他们夫妇和儿子胡迪玮与亲家一家四口的合影,个个着装庄重,表情喜悦。那应该是个婚礼现场,新娘洁白的婚纱多么抢眼!
胡才春珍惜这样的家庭氛围,他虽然独居京城,但一有时间便要回老家看看,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眼下母亲在余干乡下种菜种瓜,怡然自得;妻子调到上饶市教体局直属的一所小学担任德育处主任;儿子儿媳则定居杭州,在外企工作,小日子美满幸福。似乎每个人都有事做,没有牵绊,只有牵挂。然世上唯有牵挂最长情。
胡才春好交朋结友,他与朋友除了讨论艺术,就是讨论美食。他做得一手好菜。为了在出租屋给登门的朋友做一顿好吃的,他会清早五六点起床去菜市场买新鲜菜。他专挑土菜买,有土鸡、土猪肉,他一定要交代老板给他留好。他也知道哪个摊位有这些好东西,所以每次都不会落空。他擅于做一种炖肉:肉切薄片,放入陶罐,里面只加来自老家余干的豆豉这一种调料,然后用小火焖,满屋香气扑鼻。此乃人间珍品。吃鱼他要吃水库的野生鱼,多是鲤鱼、草鱼,没有土腥味。他买回来将鱼两面煎黄,然后放一勺猪油慢炖。此乃又一人间珍品。朋友吃了赞不绝口。他们中有机关领导,有媒体记者,有书画界乃至演艺界的朋友。离开时,胡才春都会赠一幅画给他们,或写一幅字,最后合影留念,谈笑甚欢。很多时候朋友也会请他出去吃好吃的,在舌尖上体验美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的互通。
近年来,胡才春走访了欧洲八国。他将目光投向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或者更早期的绘画,力图从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画派中发掘那些如游丝般飘逸的灵感和精雕痕迹,进而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和创作方向。他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做到极致。
与此同时,他的脚步也踏遍了祖国的山水,传播、讲学,扶掖后人。作为爱心艺术家,多年来为中关村小学、刘胡兰小学、万年二小、横峰一小、龙头山中心小学、安庆一小、淮滨实验中学、余干职高、清华附中、总装备部老干部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等几十个学校上公益课。其事迹三上《学习强国》,并得到外交部、中华慈善总会的嘉奖。2019年,其画作《爱的牵挂》在央视公益晚会上以每平尺两万元的价格拍得三十多万元善款,最终全部捐出。
胡才春对小作者的激励和扶持力度也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一些经他辅导并崭露头角的中小学生的书画及摄影作品,都被他推荐到报刊发表,从而激发出他们学艺的积极性。2022年11月出版的《数理天地》杂志,就刊登了江西余干白马桥中心小学罗芸汐、江西上饶二中吴泓毅、江西财经大学附属中学吴博洋等人的绘画作品;同时,他的学生张茜茜、谢笑阳等人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在中国儿童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作为艺术导师,胡才春以身作则,倾力扶掖后辈;作为专业画家,他十分注重个人作品的质量和价值。他曾有过一天售画二十多万元的经历。谈到目标,他打趣地说,希望今后一天能卖到两百万至三百万元,达到精神物质双丰收。这或许也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是的,胡才春就是这样一个有烟火气的艺术家。他曾在高铁上用六个多小时完成王羲之《十七帖》的书法临写,惜时如金;大学毕业后,又先后在中央美院、北京画院、荣宝斋画院等十所院校深修,不断汲取艺术的养分。同时利用国展创作的机会,深入基层和生活,求索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2022年10月1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江西省文联在南昌举办全省范围的艺术大展,胡才春受邀携一幅《盛世风华》花鸟图参展,并以代表的身份在开幕式上发言。此前,他被省文联、江西省美协分别聘为道德委员会委员和文艺两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在赣逗留期间,胡才春又被上饶朝林书画院邀请作“艺术人生”主题讲座。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鸟,总在奔波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