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需要把握执法的“度”
2025年09月26日
二、艺术创作需要把握执法的“度”
警匪片与其他诸多类型片不同的是,其社会意义恰恰在于还原警察这一特殊行业真实性的程度,影片的存在可以兼具艺术审美与信息传播的双重功能。从艺术审美来看,即便是警匪片也不能脱离电影的艺术范畴,它具有电影应有的一切艺术性原则;从信息传播角度来看,警匪片传播的是警察行业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而如果失真则会严重影响到传播效果。所以,无论是艺术审美还是信息传播,都要求影片能够还原现状。而警匪片最大的一个现状场景就是采取的各种吸引人的执法措施(手段)。那么,为了保障行业真实性和艺术审美,如何表现呢?拿《窃听风云》来说,影片中展示了窃听精英梁俊义、同袍老警员杨真、网络天才林一祥负责监听“风华国际”几个高层人员的办公室及会议室里的电话系统。三人小组乔装进入“风华国际”,巧妙地布置下各种偷听及监视仪器的疑阵,展开窃听行动。片中不仅展示了针孔摄像头、窃听器等专业机器;还有简单的窃听器,如一部手机,只要在监听器中输入对方的手机号码,就可以听到对方身边的一切声音,或者是更不起眼的装有窃听器的打火机。虽然专业警察的技术倾向的情节可以提高电影的可看性,[7]并且真实执法也是如此,即执法本身没有问题,但上述执法器材与措施能否暴露在广大观众面前?如果可以的话,也是一个商业片的卖点。此时的创作过程就是要衡量将具体执法暴露在观众面前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