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运用:区别对待

二、课堂运用:区别对待

以《影像中的刑事案件分析》《刑事案件侦查》《侦查措施与策略》为例,并选择《中国刑侦一号案》《9·18大案纪实》等影视剧中关于侦查措施、侦查技术、侦查策略、侦查案情分析、侦查推理等内容进行讲解。其模式至少有以下三种:第一种,《影像中的刑事案件分析》可以事先选择《中国刑侦一号案》《9·18大案纪实》中部分片段进行观看(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一节课以40分钟来计算,下同),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片段中体现的各项专业知识(8分钟),每组派代表发言并交流(20分钟,如可以分4个组,每个组5分钟),最后教师进行简要点评(2分钟)。第二种,和第一种的第一步一样,也是在《影像中的刑事案件分析》课程中选择《中国刑侦一号案》《9·18大案纪实》中部分片段进行观看(10分钟),学生了解了基本案情之后让其对现场、调查访问、摸底排队的结果进行分析,不遗漏任何条件,评断正误并要求提出下一步的侦查方向,发言阐述(15分钟),然后简单点评分析(5分钟),其后观看影片是否和学生推测和预估的一致及分析原因(5分钟),最后教师进行简要点评(5分钟)。第三种,因《刑事案件侦查》《侦查措施与策略》课程是基于每一章节教学大纲具体的安排,所以可先讲解现场勘查、调查访问、讯问、辨认、摸底排队等最基础的侦查知识(20分钟),然后选择《中国刑侦一号案》《9·18大案纪实》中部分片段进行观看(5分钟,不宜多),并将课本知识与影视资料相结合分析且组织学生讨论(10分钟),最后教师进行总结(5分钟)。

由此看出,专门的影像分析课和专业课的教学顺序与侧重点有一定的区别,这是基于对象不同:《影像中的刑事案件分析》是高年级(大三)开设课程,目的在于用影像资料整体回顾与分析之前所学侦查学知识,活学活用,所以首先看影像资料然后分析;《刑事案件侦查》《侦查措施与策略》是低年级(大一、大二)开设课程,目的在于用影像资料让初始接触侦查学知识的学生有感性认识,当然同时也要给学生讲现实中的案例,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现实案例与纪实影片案例的差异,另一方面让低年级学生从影视作品、现实案例中学会知识(两者兼顾),扩充视野、激发兴趣与灵感,所以首先讲解知识然后看影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