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与生俱来,无处不在
货币产生的根源是交换。
在大自然中,最宏大的交换过程莫过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植物通过叶绿素捕捉光子,吸入二氧化碳、水,释放出氧气,并制造、消耗和储存有机物。这是一个存储能量的总过程。
动物们吃下青草、水果等有机分子,然后在氧气的作用下,将它们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腺苷三磷酸(ATP),ATP是动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这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
图1-1 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组成了一个共生交换的良性系统,使生命成为可能。
能量,就是大自然这个交换系统中的通行货币。
能量和货币的共同点,是流通。英文货币一词“currency”,源自拉丁文“currere”,意思就是流动、运行。
交换无处不在,从食物链的最底层,一直延伸到最顶端。
在海洋,虫黄藻为珊瑚提供食物,珊瑚则为虫黄藻提供生长的环境。
在陆地,密蜂担当着一份快递员的工作,花朵给出的交易条件是:我为你提供食物,你帮我传播花粉。
在人体,肠道中生存着100万亿个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保持健康,我们则为这些微生物提供寄居的场所。
在动物世界,狼是打群架的高手。头狼昂首一呼,主攻者奋勇向前,佯攻者避实就虚,助攻者蠢蠢欲动,后备者厉声而嚎以壮其威……
群狼通过交换各自的劳动分工,组成了一个严密有序的集体。
在人类世界,从石器时代部落间简单的礼物交换,到华尔街每秒可处理100多万条交易信息的先进系统,交换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人类运用货币进行的交易行为,或许正是早期有机体交换的延续和升级。
当然,与其他有机体之间发生的交换存在区别的是,人类意识到了交换的发生,并有计划地去改善这件事。从原始状态中简单的劳动分工交换,到抽象的货币,到今天一套复杂的电子记账方法,人类世界的交换日新月异。
地球诞生至今已经有45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的历史只有14万年,智人的历史约7万年,货币的历史不超过5000年。
货币的变迁,经历了谷物、盐、泥板、石头,到贝壳、金属、纸、存款、数字化等形态。
无论哪种货币制度,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则。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作了一个概括:一是万物可换;二是万众相信。在这两个原则之下,数百万的陌生人能够合作各种贸易和产业。
不断改进的交换方式,提高了人类的协作水平,加快了人类的融合统一,并不断推动人类文明向前演化。
在谷物交换的时代,人类的组织形态是一个个的小部落,而在电子化、数字化的货币时代,全球已经变成一个紧密关联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