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五的纸币实验
只上过几年私塾,却发明了四角号码检字法,并编出大词典。
没出过国没留过学,却做了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
小学学历都没有,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学术训练,却成为“博士之父”“文化大师”。
以五金店学徒的身份出道,最后官至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
小时候体弱多病,身高1米5,但先后娶了两位貌美如花的同胞姐妹为妻。
做过孙中山的秘书,是蒋介石的红人,也是毛泽东钦定的43名战犯之一。
他的一生,做出版,搞文化,努力进取,积极反共,在学界和政界旋转自如。
他就是王云五。今天,许多人对这个名字已经陌生,抛去国共两党间的爱恨情仇,拨开历史的云雾,王云五的形象渐渐清晰。
王云五一直从事文化行业,干的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却是金圆币制改革。
20世纪30年代,在大萧条的影响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政府推行白银购买政策。
在当时,中国几乎是世界上唯一以白银为货币的国家。
1935年,面对大量白银的外流,国民政府采取措施,将白银实行国有化,并立即由中央、中国和交通三大银行发行法币。
法币先后与英镑、美元挂钩,成为英美金融集团的附庸。
法币改革实施后,国内经济开始复苏,出现了旧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新景象。
图6-13 民国时期的法币
此时的王云五,是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轰炸上海,商务印书馆遭灭顶之灾。在这个关键时刻,蒋介石拨出巨款鼎力资助。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七七”事变前,法币发行总额只有14亿元,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八年抗战,法币发行额增加到5000亿元。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开始酝酿法币改革,当时,以中央银行的财力和美国的支持,如果国民党不挑起内战,是有条件进行币制改革的。
抗战期间,王云五把大量的精力投入政治活动,以“社会贤达”的身份连任4届参政员。
抗战胜利以后,1946年5月,王云五辞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的职务,出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成为国民政府大员。
蒋介石对王云五实在是太好了,要官给官,要钱给钱,要权给权。
对于一个以“学而优则仕”为己任的旧知识分子而言,能够报答的自然是“士为知己者死”。
全面内战开始后,三年时间里,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发行量从内战前的5000亿元,增加到600多万亿元。这些数量远远超过抗战时期。
1948年5月,王云五以“社会贤达”身份出任财政部部长。
上任伊始,王云五决心抱着“替党国补天”的思想,在全国进行新的币制改革,将法币改为金圆券,指望能像1935年币制改革那样较为成功地整顿经济。
根据当时的方案,金圆券虽规定了含金量,但既不能兑现,又没有任何硬通货垫底和实物担保,而且发行额也无限制,其后果可想而知。
图6-14 民国时期的金圆券
金圆券发行之初,普通百姓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但深知国民政府经济危机底细的工商、金融大资本家却迟迟按兵不动。
为此,蒋介石委派长子蒋经国到上海亲临督阵,铁腕币改。
蒋经国一上任就召见上海经济界的各种头面人物,胁迫其申报金银外币的存量,限时送交中央银行。
对一些资本家的公然抵触或软磨硬泡,蒋公子采取铁腕手段。
上海煤炭火柴大王刘鸿生对亲信说:“蒋太子满脸杀气,不敷衍不行啊!”他很快被迫交出230万美元、黄金8000两、银元数千枚。
为杀鸡儆猴,棉纱大王荣鸿元、杜月笙之子杜维屏等五六十人,以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等罪名被抓捕判刑。
蒋经国还以“抵制金圆券法案囤积居奇”的罪名,枪毙了孙科的马仔王春哲。
消息传开,整个上海经济界为之震动,不得不按蒋经国的要求就范。
在这段时间里,蒋介石每天晚上的最后一个电话,就是打给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询问收兑黄金事宜。
币制改革的直接动因,是填补财政预算的巨大亏空,与人民解放军决一死战。
金圆券改革实施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国民政府从老百姓手中收兑了黄金165万余两、白银900多万两、银元2300多万元以及大量外汇。
币制改革如狂飙一样肆虐整个国统区。
金圆券发行仅15天,汉口、重庆和广州的物价就分别上涨了21%、40%和83%。
全国物价如同脱缰的野马,到1949年4月,上海地区物价上涨了6.3万倍。1937年4月,能买3733石米的钱到此时只能买一粒米。
这一荒唐的币制改革过程,成为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最黑暗时期。当时流行着这样的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
金圆券成为废纸,人民财产付诸东流,国民政府也就成了全民公敌。
利用金圆券搜刮出来的那些民间硬通货和外汇,最后基本上都被秘密运往台湾。美国历史学家陶涵在其《蒋经国传》一书中指出:在兑换金圆券的过程中,那些迟不兑换的人被证明比较明智,而守法者的家财全毁了。
金圆券是国民政府对广大民众的一次赤裸裸的掠夺,也是一次彻头彻尾的骗局。
或许,从一开始,这就是蒋介石的计划选项之一。
后来,王云五成了“替罪羊”,被迫引咎辞职,远走香港。
王云五在如此危恶的形势下,只手挽狂澜,成为蒋介石的“聚敛之臣”,别出心裁地搞金圆券,将自己半生功名弃之不顾,在我看来,不过是在报答蒋介石知遇之恩罢了。
图6-15 王云五
学界对王云五与金圆券之间的关系向来有争议。
回顾金圆券事件始末,与其说这个币改方案是王云五捉刀的,不如说是在蒋介石的直接授意下,王云五遵照蒋的旨意罢了。
也正因如此,币改失败后,蒋介石也没有过多追究王云五的责任。
1949年,王云五前往台湾。在台湾,蒋介石继续委以重任,王云五先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行政院”副院长等职,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
1964年,王云五退出政坛,出任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
这时候的王云五,已经75岁高龄,他终于重新做回了一个学者。
从此,他每天以4000字左右的速度,大量著书立说,直到85岁写不动为止。1979年8月,王云五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