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汗专有的点金术

二、东方大汗专有的点金术

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随同父亲、哥哥来中国经商,曾经受到元朝忽必烈的赏识和信任。

回到意大利以后,马可·波罗写成了《马克·波罗游记》,这部游记描写了奇异的东方世界。

其中,游记专门提到,大汗用树皮制造的纸币通行全国。

马可·波罗记载,这种纸币上面盖有君主的印记,币值大小不等,全国上下通行,用这种纸币购物与纯金无异。君主用这种不费一文的纸币,收购大量的商品,包括金银、珠宝、外国商人的货物。

图6-2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以惊奇的语调赞美这种货币制度,认为这是一种使大汗获有全世界一切宝藏财货的方法,是大汗专有的“东方点金术”。

马可·波罗称赞的这种纸币在中国由来已久。

这种纸币元朝时被称为中统钞或宝钞,承袭了宋朝的交子、钱引、会子、关子等,当时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

纸币究竟起源于何时,有人认为汉武帝发行的鹿皮币,就已经是纸币的先驱;还有人认为唐宪宗时出现过“飞钱”,是纸币的渊源;不过,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最早的纸币叫交子,出现于宋朝初年的四川。

北宋初,市场发展快速,铜币出现严重短缺。

在四川,北宋实行禁铜入蜀、收铜上供的政策,铁钱充斥市场,物价连年上涨,再加上天灾频仍,官僚豪强趁机强取豪夺。

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顺提出“均贫富”口号,带领百余农民点燃了斗争的烈火,队伍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并一举攻占了青城县(今都江堰市西)城。

图6-3 中统元宝交钞

公元994年年初,起义军攻下成都,建立“大蜀”政权。

起义军一度发展至数十万人,像霹雷闪电般震动着四川。

农民起义迫使北宋政府关闭了四川造币厂。

起义平息后,造币厂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战乱之下,货币极度短缺,许多商人不得不另想其他办法,其中,一些商人开始发行自己的纸票。

这些票据主要是为了替代硬币、黄金、白银和丝绸。

在随后10余年中,这些私人发行的交易票据(交子)获得了很重要的地位。

但随后交子出现伪造,诉讼案件剧增,一些交子发行商号被迫关闭。

1023年,北宋政府建立“益州交子务”,开始接管交子纸币的发行。

为了保证交子发行的成功,北宋出台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法规和政策:

第一,交子的流通期限一般以2~3年为一界,称为“兑界”,期满后必须兑换为下一界交子。

第二,每界发行总量限定在125万贯左右,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等。

第三,每印发一界交子,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首届交子发行了1,256,340贯,硬币准备金360,000贯,相当于发行量的29%。

第四,禁止私人印刷交子。

图6-4 宋交子

1161年,南宋高宗在临安设会子务,会子正式成为官方纸币。

与交子相比,会子更具现代法币性质。会子名义上以铜钱为本位,但已是不可兑现纸币,也未设兑现机构,缺乏对纸币随时可兑现的保证。

表6-1 宋交子和会子的区别

续表

在北宋,在一系列稳定机制下,交子平稳运行了约80年。

北宋初期,边境对抗规模较小,财政尚可维持。

北宋后期,军事支出迅速上涨,交子发行量剧增。

神宗熙宁(1068~1077年)年间,因与西夏争夺熙河地区,创立陕西交子。当时,许多大臣反对滥发纸钞,神宗说,我也是迫不得已,但凡如果有其他办法,我是不会这么干的。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引法大坏,到最后干脆诏令第41界至第43界交子不再收兑。如表6-2所示,可清晰地看到发行量与战争之间的关系。

表6-2 宋交子的数量与战争的关系

续表

资料来源:管汉晖、钱盛:《宋代纸币的运行机制:本位、回赎、战争与通胀》,载《经济科学》2016年第4期。

与交子类似,南宋会子流通量与战争仍密切相关。特别是从1206年开禧北伐开始,发行量突破4000万贯。

1234年,宋蒙战争爆发,是年第17界会子已增至4.2亿贯。到1246年,流通量已达6.5亿贯。

表6-3 宋会子的数量与战争的关系

续表

资料来源:管汉晖、钱盛:《宋代纸币的运行机制:本位、回赎、战争与通胀》,载《经济科学》2016年第4期。

会子滥发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价值几近于无,已无法流通,紧接着,第17界会子被废。

1275年,元朝政府制定了以中统钞回收南宋纸币会子的政策,兑换标准为“以宋会50贯准中统钞1贯”。

1276年,元朝大将伯颜进攻南宋首都临安,宋恭帝投降,至此,延续了近320年的赵宋王朝正式结束。

图6-5 宋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