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的“七枚铜板”
1868年,霍尔蒂·米克洛什出生在奥匈帝国一个贵族家庭。
这个含着金钥匙长大的男孩,还不到14岁,就被送到了奥匈帝国海军学院学习。
1879年7月,夏收季节,在匈牙利东部一个偏僻乡村的简陋农舍里,一个男婴出生了,他就是莫里兹·日格蒙德,匈牙利未来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与霍尔蒂不同,莫里兹祖辈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祖父是农奴,父亲是个小农兼木匠。
不过,在他父亲这一代,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他爹破天荒地娶了个牧师的女儿。莫里兹的母亲知书达理,富有牺牲精神,不惜一切代价供养儿女们上学。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常常给他朗读小说故事,这些故事在莫里兹心里早早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天壤之别的出生,不同的阶级和立场,注定了两者之间不同的走向。
1908年,莫里兹发表了短篇小说《七个铜板》,一举成名。
小说描写了一对母子,母亲要靠帮别人洗衣服补贴家用,但家里的肥皂没有了。怎么办?只好去买喽。可是,把口袋翻遍,就是凑不够购买肥皂所需的七个铜板。于是,母子俩开动脑筋,思索家里什么地方或许会遗漏几个铜板。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母子俩半天的搜寻,终于从家里的一些角落里搜出了六个铜板。
整个小说都在推理可能藏有或遗漏铜板的地方,最触动读者的,是母亲在寻找铜板的过程中,一边咳嗽一边笑着,看似乐观,实则悲怆。
在搜不出最后一个铜板,眼看工作无望、生活无着的时候,一个乞丐奉送了那亟须的一枚铜板。这时候,母亲的笑声更加洪亮,咳嗽更加剧烈,只是在欢笑之余,她的嘴角竟然流出鲜血,或者说,这是笑出血来了。
图5-20 霍尔蒂·米克洛什(左)和莫里兹·日格蒙德(右)
这时的匈牙利,被称为“乞丐之国”,土地被集中在少数官僚地主手中,大量农民破产,莫里兹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破产后他不得不远走他乡靠做木匠养家糊口。
莫里兹的作品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荒诞无耻,但他的这种揭露,用的却是最柔软的笔触。
茅屋里不但可以听到呜咽和嚎哭,也可以听到笑声,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
在电影《美丽人生》中,有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父亲发挥想像力,对儿子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父亲让儿子生活在他营造的美丽人生中,而自己却惨死。
《七个铜板》发表后,年轻的莫里兹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匈牙利的革命洪流中。
1918年,奥匈帝国崩溃。
1919年3月,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莫里兹参加各种集会,发表演说,高度赞扬无产阶级革命,认为“这将是祖国真正的胜利……一切富饶的土地应当属于人民”。
正当莫里兹雄心壮志要“创建一个新世界”的时候,1919年11月,霍尔蒂带领一支武装部队开进布达佩斯,实行白色恐怖,屠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
此时的霍尔蒂,已经是一名海军司令。
扼杀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后,霍尔蒂获得了匈牙利大地主、金融资本家的支持。
1920年3月,霍尔蒂出任匈牙利王国的摄政王,开始了长达24年的独裁统治。有一个笑话说:在24年时间里,匈牙利是一个没有国王的王国,它由一名海军上将统治,恰恰这个国家没有舰队也没有海岸线。
图5-21 19世纪的匈牙利铜钱
在霍尔蒂走上巅峰的时候,莫里兹迎来了他人生的最低谷。
莫里兹被投进了监狱,被关押了一个星期,并被开除出了文学协会。
从此,莫里滋的作品很少描绘社会现实,更多以历史为题材,以借古喻今的手法隐晦表明自己的立场。
霍尔蒂的统治并不顺利。
奥匈帝国灭亡后,匈牙利人貌似迎来了独立,但一个四战之地,遍地荆棘,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环伺周围。匈牙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根据《特里亚农条约》,损失了72%的领土,一夜间成了一个内陆小国。
条约还规定,匈牙利陆军人数不得超过3.5万人。
迫在眉睫的是,匈牙利还要支付22亿金法郎的战争赔款。
霍尔蒂上台以后,就像莫里兹《七个铜板》中所描述的,一直在翻箱倒柜搜铜板。从地主到金融资本家,再到农奴和小资产阶级,所有人的身上,他都搜了一遍……我们大致可以从霍尔蒂的一系列翻口袋的动作中,看出当时匈牙利处于一个怎样的窘境。
而这种窘境,也绝非国内老百姓奉上几枚铜板就可以解决的。
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东欧各国遭到了巨大冲击,匈牙利也不例外。
此时的匈牙利,民众仇视西欧,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
这时候,纳粹德国恰到时机地伸出了橄榄枝,希特勒大笔一挥,给了匈牙利不少先进装备和一亿多马克贷款。
霍尔蒂一直试图想在西方大国间保持左右逢源的状态,但架不住亲德势力的增长,在法西斯的道德上越走越远。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匈牙利已彻底成为纳粹德国的爪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霍尔蒂政府强行接收了莫里兹所在的报社,撤销了同莫里兹签订的合同,莫里兹在报纸上发表作品越来越困难。
与此同时,莫里兹的身体健康每况日下,就在法西斯统治最黑暗的年月,1942年8月,莫里兹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他在一个清晨永远闭上了眼睛。
独裁者霍尔蒂的日子过得也不轻松,被绑在法西斯德国的战车上,他发现越来越坑。
1943年,匈牙利第二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几乎被全歼,霍尔蒂非常震惊。
于是,霍尔蒂暗地里联系同盟国,愿意放下武器,唯一的条件是战后保持匈牙利的独立自主。
希特勒知道后十分恼怒,派出大量党卫军,把霍尔蒂和他的家人抓到德国关押。
此时的匈牙利,经济财政已经处在崩溃边缘。1944年,匈牙利平格最大面值为1000,一年以后这个数字变成了1,000,000,到了1946年,居然变成10的21次方,即1后面有21个0。
希特勒政权倒台后,霍尔蒂成为美军的俘虏。
有鉴于霍尔蒂在战争中有悔改表现,美英苏等国决定对他不予起诉,后来干脆宣布无罪释放。
1957年2月,89岁的霍尔蒂在葡萄牙逝世。逝世前,霍尔蒂声称,只要还有一个俄国兵留在匈牙利,他的身体就不回祖国。
图5-22 1946年匈牙利大面额平格
在苏联的扶持下,匈牙利共和国成立,新政府给予了莫里兹很高的评价。
今天,在布达佩斯,有一个莫里兹·日格蒙德广场,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1989年10月,匈牙利修改宪法,实行总统制,确立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
1993年,当俄罗斯从匈牙利撤出最后一批士兵后,霍尔蒂的遗体被送回他的家乡肯得里斯安葬。
如今的匈牙利,民众不仅怀念莫里兹,也怀念霍尔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