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城一场斗殴的蝴蝶效应

三、阿卡城一场斗殴的蝴蝶效应

以色列阿卡古城位于地中海东岸,1000年前,这里是通往西亚内陆的重要商业口岸,人口绸密,生意兴隆。

13世纪的时候,在这个古老的城市中,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毗邻而居。

为了与伊斯兰国家做生意,他们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1250年,一个阳光充足的早上,一个威尼斯人和一名热那亚水手发生了争吵。

威尼斯人认为,这个热那亚水手偷了他的东西,一言不合两人干起来了。

最后,这场私人恩怨酿成了群族之间的冲突,其中的热那亚人被打死。

这场看似普通的民间斗殴,就像亚马逊雨林里那只偶尔振动翅膀的蝴蝶,几个世纪后,将颠覆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

紧张情绪升温,炸药桶爆炸了。

一群热那亚暴民冲到海港,洗劫了威尼斯船只,然后掠夺了他们的街区,屠杀了里边的居民。

13世纪的威尼斯是一个城邦国家。威尼斯的行政架构类似古罗马共和系统,由一位被选出来的执政官(公爵)、一个“十人议会”和一个250人左右的参议院构成。

威尼斯人被屠杀的消息传回来后,执政官要求热那亚人赔偿。热那亚人不肯,于是,威尼斯派出了32艘武装桨帆船展开报复行动。

1257年,第一次威尼斯—热那亚战争爆发。威尼斯人在正面交锋中取得了胜利,杀死和俘虏了1700名热那亚人。但热那亚人没有屈服,他们对威尼斯商船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连绵9年的消耗使威尼斯人吃尽了苦头。

1294年,第二次威尼斯—热那亚战争爆发。在这次持续5年的战争中,热那亚赢得了正面交锋的海战,但商业上却遭受了严重打击。

1350年,双方展开第三次战争。这是一场混乱、覆盖面广、带着刻骨仇恨的海上战争。这场战争双方互有胜负,两个城邦民众的情绪也是跌宕起伏,轮流从疯狂的喜悦转向绝望的边缘,就像是广袤大海上起伏不定的波浪。

1379年秋,第四次战争爆发。这一次,威尼斯人将自己的资源动员到了极限,除了全民皆兵,还花巨资聘请了数万名米兰和英格兰雇佣兵。最终,威尼斯反败为胜,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迫使热那亚接受无条件投降,热那亚从此一蹶不振,逐渐消失在历史深处。

蝴蝶煽动的翅膀在地中海引发一场持续130年的龙卷风,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并没有止步。

首先,战争中的金融创新为未来的社会化大生产打下了制度基础。

早在1171年,为了组建一支抵御拜占庭皇帝的舰队,威尼斯政府要求每位市民向政府提供贷款,政府承诺在本金偿还前每年支付5%的利息。

1262年,在巨大的军事压力之下,威尼斯颁布《金钱绑定法案》,要求政府承诺以其税收收入定期支付利息,并将原先发行的所有债券合并成一个系列,并最终使贷款变得几乎不可赎回。

这一创新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跨跃式发展,从此,债券作为金融资产开始在二级市场交易,由政府债券产生的应付未付利息成为交易对象。

同时,政府债券在私人和社会组织中的投资组合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威尼斯的这一赤字融资体系,标志着现代财政制度的产生,也标志着以政府贷款为基础的成熟信贷市场取得了革命性进展。

这种长期负债形式,此后不断被改进,并在意大利城邦国家和欧洲广泛传播。

图6-6 威尼斯债券

其次,战争中帆船技术的不断改进为大航海时代准备了技术条件。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海战中,威尼斯的造船技术也迎来一次飞跃,一种融合各种优势、更有商业价值的三桅帆船(有些是四桅)诞生。

在第三次威尼斯—热那亚战争中,刚从遥远东方回到威尼斯的富有商人马可·波罗率领他自己家的“东方号”战船出战,不幸被俘。

这位波罗先生是个话唠,走到哪里都喜欢讲故事。

在狱中,他遇到了最忠实的听众,意大利作家鲁斯蒂谦。

狱中的生活很无聊,马可·波罗唾沫横飞、口述游记。于是,遥远东方的黄金、香料、丝绸、风俗,以及所有夸张离奇的故事,展现在了欧洲人面前,激起了他们的向往和探险欲望。

1492年,哥伦布乘坐当时最先进的三桅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出发,他的怀里揣了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马克·波罗游记》。

图6-7 三桅帆船

一起意外导致了一场暴乱。暴乱演变为一场战斗。战斗最终挑起了一场蔓延到整个地中海东部的战争。为了应付如此旷日持久的撕逼,威尼斯人发明了一系列的创新型金融工具,最终笑到了最后,垄断了与东方的贸易。

15世纪,意大利实现了惊人的财富增长,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