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达米亚的陶筹计账法
1965年,贝瑟拉(Denise Besserat)从法国卢浮宫学院大学毕业,32岁的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在此之前,她只从事过家教之类的兼职,没有展现出丝毫研究方面的天赋。
不久后,贝瑟拉跟随自己的丈夫来到美国,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做了一名研究助理,日常工作是收收信件,帮助教授们整理一下头盖骨之类。
前段时间,高晓松成为哈佛大学的Associate(研究助理),激动地在微博上晒照片。其实,这份Associate的工作定义非常广泛,一般并没有什么学历要求,当然,也没有什么薪水。
在哈佛大学,研究助理主要是给那些有研究兴趣的人,开一个绿色通道。但这个通道十分重要,许多学术大拿就是从研究助理干起的。
1969年,贝瑟拉来到哈佛大学皮博迪博物馆,整理一些无人问津的陶土片。
这些破碎的陶筹来自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乌鲁克城(今伊拉克境内),距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陶筹形状和尺寸各异,有圆形、圆稚形,也有圆柱形,与同时期出土的宏伟雕像、精致珠宝相比,显得毫不起眼。
出土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学家都没有认真重视,只把它们当成“小孩的玩具”、“护身符”或者“棋子”,并归到“未知用途物品”一类。
图1-2 美索不达米亚的陶铸
贝瑟拉着手对这些神秘的陶筹碎片分类整理后,她惊呆了。
贝瑟拉发现,从土耳其东南部到现在的巴基斯坦,整个西亚的考古场都有这些物件,并在形状和尺寸上有一定共性。
她意识到,这些长期被忽视的手工制品,并不是小孩的玩具或棋子,而是一种“对应计数”方法中用到的代符。对应计量法不需要熟悉数字,只要检查两方数量是否相同即可。
在上古的中国,在美洲的古印加,就存在类似的结绳计事。
《易》中有言:“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只不过,绳子这种东西比较难以保存,至今只有文献上的零星记录,而没有什么考古依据。
原来,在公元前4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一套由陶筹代符组成的复杂计数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不同尺寸和形状的代符,代表的是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大宗商品:有锯齿的圆锥体代表面包、椭圆体代表油、平行六面体代表啤酒等。
这套精心设计的计数法被用在农业经济体中,目的是记录动物数目或庄稼的重量。
美索不达米亚的人用陶筹记录交易信息,还会用封球储存陶筹,并在封球上做上标记,记录陶筹的形态和数量。最早是直接把陶筹压在上面,之后就发展成了在上面捺下手印或者刻痕。
在数千年的时间里,这套体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随着庙宇经济和城市文明的发展,记账的需求越来越多。
机智的美索不达米亚人意识到……我为什么还要做陶筹呢?直接在封球表面记录不就成了吗?
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们不再用具体的代符,而是用芦苇秆在柔软的泥板刻下这些代符。
表1-1 泥板上的代符
三维物体构成的古代记账体系,被翻译成了一种由二维符号组成的新体系。这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就这样诞生了。
从此,一定数量的油不再用封球里的圆稚代替,而是在泥板上刻上和这个圆稚相似的印记。可以想象,新的方法更有效率。
贝瑟拉的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文字的起源,也揭示了货币的史前史。
人类最早记录的不是诗歌,也不是哲学,而是生意!一个陶筹,就可能是一只债券或一份贷款合约,代表未来某个时刻提供商品的承诺。
2004年,贝瑟拉教授以70岁高龄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荣誉退休,她的《文字起源》一书被翻译成了中文、日文等多国文字,并被《美国科学家》杂志列为20世纪引领科学发展进程的100本图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