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

五、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

对于伟大导师列宁来说,1918年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年份。

十月革命后,新兴的苏维埃政权受到各方敌人的武装干涉。1918年3月开始,英、法、日、美等组成“十四国”,与傀儡政府的白卫军一起,从四面八方向苏俄发动军事进攻,企图一举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国内的白俄势力也在想尽一切手段刺杀列宁。

1918年1月14日,列宁在彼得格勒遭遇枪杀,手被打得鲜血淋漓。

1918年8月30日,列宁在莫斯科再次遭到枪杀,身中3枪,虽然被抢救过来,却留下了很大的隐疾。

此时,全国处于饥荒的关头,粮食紧缺,人民遭受着饥饿的威胁。

在电影《列宁在1918》中,苏俄契卡负责人捷尔任斯基对叛徒奇多尔夫说:“看着我。看着我的眼晴。看着我的眼晴。混账东西,你居然混到我们革命的心脏里来了。”面对奇多尔夫的枪膛,捷尔任斯基坐态自如,毫无惧意,他冷冷下令:把枪放在桌子上。

图9-8 电影《列宁在1918》剧照

当然,叛徒并没有听话地把枪放在桌子上。

列宁在1918年,就是这样一个敌我生与死决战交锋时刻。要么敌赢我输,要么敌死我活。

在这一危急形势下,列宁宣布,“全国立即进入战时状态”。

列宁毫不犹豫地亮出了刺刀。

1918年8月,《真理报》宣告:“所有那些绅士们都是算账的对象,任何对革命阶级构成危险的人都要毁灭……工人阶级的赞美诗将是仇恨与复仇之歌!”

1918年9月,在列宁主持下,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红色恐怖的法令》,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恐怖的极端必要性。在苏俄情报组织契卡的组织下,全俄开展了一系列肃反运动,数月内处决人数逾5万。

1918年,苏维埃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

在农业中,实行余粮收集制,即农民全部余粮都必须上交国家,禁止私人买卖。

在工业上,所有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并对工人实行实物供给制和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制;禁止生活必需品私人买卖;实行主要消费品的定量供应;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迫地主、资产阶段参加体力劳动。

这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动员、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保证了前线的供应,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在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程中,滋生了一种幻想,认为“战时共产主义”不仅能够捍卫苏维埃政权,也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

1920年3月,战争基本已经结束,全国工作重心逐步转向经济建设。

但“战时共产主义”措施并没有松动并解除,而是更加强化。

1920年度征收到的余粮比战争最艰苦的1919年增加了55%;国有化政策继续强化,5名以上雇工的小企业也被收归国有。

在当时的认识中,以为只要靠苏维埃政府的法令,就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并建立共产主义关系。

显然,这是一个没有货币的世界。

1920年,货币已贬值到一文不值的地步,每一个卢布的价值只等于1914年的万分之一。

货币几乎已经失去了经济意义。许多人把整袋的卢布背回家糊墙、做窗户纸或用来烤火。

人们拒绝接受钞票,一些奇缺的商品如食盐、火柴、谷物、食糖等取代了货币的地位。1920年秋,苏俄在经济关系实物化方面迈出决定性一步,就是作出《关于废除某些货币结算的决议》。

这个决议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对苏维埃机关和企业职工的邮电、电话、水、煤气、用电服务等一律免费;配给的食品免费;房租免收。

图9-9 苏俄早期发行的卢布(1919年)

在一个垂直化的大生产体系,没有货币的润滑,如何维持生产生活?答案是:军事化。

首先,经济生产“军事化”。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严格的、极端的集中制,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

在农业上,方法是“加强国家调节”,种种不得违抗的命令“像冰雹般地向农民打去”。例如,当时农民不愿意多种地,于是成立了播种委员会,由国家制订播种计划,然后层层落实,一直到每一农户必须完成多少播种面积。

在工业上,方法是实施“管理总局制度”,一切大中小型企业都由国家统一领导,地方行政机关直接抓各企业的生产计划、原料采购、工厂生产等,企业无偿上交全部产品。

其次,管理手段“军事化”。

“战时共产主义”的美妙前景使苏维埃俄国处于狂躁的岁月,当一切暴力手段都征不上“余粮”时,列宁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凡有余粮者”。《关于余粮专卖法令的要点》指示:“凡有余粮而不把余粮运到收粮站者一律宣布为人民的敌人,判处1年以上的徒刑,没收全部财产,永远驱逐出村社。”

在工业生产上,针对大批工人擅自离开企业,苏俄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公布逃跑者名单,关进集中营,后来干脆采取劳动军事化的方法,对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人员,按战时法律以逃兵论处。

战时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实验,采取消灭货币和禁止商品流通的措施,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

一方面,黑市猖撅,所有城市都有大规模的黑市交易场所,往往国营商店里空空如也,冷冷清清,而自由市场上却人山人海,生意兴隆。

另一方面,国家想把职工的衣食住行包下来,但实际上包不了。据统计,以食物为例,国家配给的食品只占城市居民需要量的25%~40%,大量食品仍在黑市上购买。

更重要的是,农村的余粮收集制、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挫伤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相比1913年,农产品总量减少了40%,工业企业有2/3停工,其余1/3也是开工不足,各地连续发生饥荒,农民暴动先后遍及30多个省。

很快,列宁认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存在的问题,并在不同场合公开反省。

他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强调,这次失败比“任何失败都要严重得多,危险得多”。

1921年10月,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取消苏维埃纸币,发行稳定的货币切尔文卢布,用粮食税取代粮食征收制,重建银行制度,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苏俄这才重新回到正常轨道。

图9-10 苏联发行的切尔文卢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