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手中的罗马银币
2000多年前,以色列处在罗马的统治之下,犹太人热切盼望他们的弥撒亚——救世主到来,像当年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一样,带领他们脱离罗马统治,奔向自由。
这时候,耶稣来了,传道,行神迹,并称自己是神的儿子,大批群众追随他。
罗马统治者觉得耶稣是个麻烦制造者,是个危险分子。
犹太人的宗教领袖、《圣经》里的法利赛人更加恨耶稣。耶稣没学历没背景,却经常指责他们徒有敬虔外表,其实表里不一。
许多犹太人希望耶稣带领民众打倒罗马帝国主义,耶稣却宣扬兼爱非攻之类的天国主义。最重要的是,当时耶稣的传教方式,已经严重损害到了祭司阶层和法利赛人的既得利益。
于是,法利赛人设了一个局,在公开场合先把耶稣猛夸一顿,然后问他:请告诉我们,纳税给恺撒可不可以?
这句话用心非常险恶。
当时犹太人十分痛恨罗马人,如果耶稣说应该纳税,犹太人即使不用石头打死他,也会用唾沫星子淹死他。
如果耶稣说不纳税,那就正中法利赛人的下怀。他们正好可以跑到罗马人那里去告状,一个搞宗教的人居然要干预政治,煽动群体性事件,结果你懂的。
这时,所有人,无论是恨耶稣的、关心耶稣的,还是底下的吃瓜群众,都伸长了脖子支起耳朵来等待耶稣的回答。
作为一个充满智慧的圣子,耶稣一听就知道是个坑。
他说,你们这些伪君子,为什么要试探我?
他指着旁边一个法利赛人说,你拿一个银钱给我看看。
耶稣此举表明自己身上从不带罗马人的钱币,进而又明知故问,这银币上的像和号是谁的,又让“恺撒”两字先从对手口中说出。
面对居心叵测的敌人,耶稣一言一行十分慎重。
在当时,犹太人禁拜除上帝之外的偶像,银币上罗马皇帝恺撒的头像,在他们看来,是对自己信仰的亵渎。
图4-1 罗马银币
在做好这一切铺垫之后,耶稣才正式表明立场,耶稣说:“这样,恺撒的物当归给恺撒,神的物当归给神。”
面对势同水火的两组听众,耶稣随机应变,祭出了一句禅语。
或许连耶稣自己也没想到,这句话的意义影响深远。
例如,教皇列奥十三世在其通谕中对这句话作了解释,他说:“神将人类的治理分属两种权能,即教会和政府,前者掌管灵性,后者掌管世间事。”
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以后,直至今天,“政教分离”仍是西方世界的基本秩序。政教分离的最大好处,就是人们一方面可以追求世俗的各种快乐,赚钱,发财,享受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随时找到精神寄托。
不幸的是,公元33年,耶稣被犹大出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犹大出卖耶稣所获得的赏钱,是30个银币。
在当时的罗马,一个壮工一天的工资,是1个银币左右。30个银币,就是一个苦力一个月的工资,放到今天,可能就相当于5000元人民币。
公元1世纪时期的罗马帝国疆域辽阔,广袤的国土上,有各式各样的货币在流通。
图4-2 19世纪德国银币上的圣母和圣子
各地向中央政府缴纳税款时,不能使用五花八门的当地货币,必须先要把税款统一兑换成帝国政府规定的一种小型银币。这种银币称作“第那尔”(denarius)。
耶稣说“拿一个银钱来给我看”,耶稣的敌人递给他的不是随随便便一枚普通硬币,而是专门用来缴纳罗马帝国国税的银币。
一枚小小的银币,不仅是整个罗马帝国政教的缩影,也是古罗马帝国兴衰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