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罗马咽下最后一口气
公元54年,尼禄皇帝上台,这位才子皇帝同时也是一个穷奢极欲之人。
公元64年,罗马发生大火,烧了一个星期。
大火之后,尼禄皇帝开始大规模重建和新建纪念物,这时候,国库的银子已经不够用了。
为了筹集工程资金,尼禄采用降低银币成色的做法。尼禄在银币中加了廉价金属,如铅、铜等,罗马银币的含银量从100%下降到90%。
很快,足值的货币从市场上消失了,良币被劣币驱逐出市场。
凯恩斯说,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
这仅是一个开始,对于统治者来说,采用货币贬值掏空人民口袋就像鸦片一样,一旦沾上,就很难再戒除。
罗马帝国就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货币贬值史。公元117年,罗马银币含银量下降到85%,公元211年仅剩50%,公元238年含银量下滑到28%。到了公元268年克劳狄二世时,含银量只剩下0.02%。
这个时候,罗马帝国已经没有可以挖掘的银矿,货币的外流更是雪上加霜。
罗马陷入经济困境,税收加重,国内叛乱不止,国外连年战争,货币面值很高却含银量极低。
到公元350年,罗马银币只相当于奥古斯都时代的1/30000000。
货币贬值带来的最直观结果就是通货膨胀。
公元138~301年,罗马军人的服装价格上涨了约166倍,自2世纪中叶到3世纪末,小麦的价格上涨了200倍。通货膨胀使罗马工人的工资变得极不稳定,与钱币兑换的投机活动十分猖獗,这种打击是毁灭性的。
正是通货膨胀,使古罗马帝国坠入了崩溃的深渊。
公元301年,戴克里皇帝颁布冻结物价法令,公布了700~800种物品和服务的最高价格,法令异常严格,触犯法令的人将被处以死刑。
对于中国的丝绸,戴克里规定每磅约合274个金法郎,以遏制丝绸消费。
强制的物价冻结手段实施后,市场立刻陷入萧条,与印度之间的商业关系几乎完全中断,正常商业活动转入地下,退回到原始状态,城市一片萧条,越来越多的土地被荒废。
一部罗马银币贬值的历史,也是罗马帝国的兴衰史。
在贬值最剧烈的公元3世纪,罗马皇帝被谋杀的概率近85%。
由于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军饷往往没法兑现,士兵经常哗变,许多皇帝在平叛的路上疲于奔命。
公元270年,奥勒良皇帝曾试图稳定币值,恢复罗马在欧洲的霸权,但很不幸,他最后被自己的秘书官暗杀。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公元455年6月,日耳曼部族汪达尔人攻入罗马城,15天内将这座永恒之城破坏殆尽,那些曾经挤满了观众的斗兽场、赛车场、戏院都在烈火中化为废墟,西罗马帝国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君士坦丁堡建都后,重建了一种以纯金币(solidus)为基础的新的坚挺货币制度,这种金币成为拜占庭在四面强敌环伺的恶劣形势下延续上千年的重要保证。
1034年,拜占庭黄金货币的币值开始下降,随之崩溃的是拜占庭的世界贸易中心地位,和一个伟大帝国的向心力。
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破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