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夹缝中的钱庄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句老话。
胡雪岩生逢乱世,出生寒门,却营造出亿万家财。
想当年,胡雪岩头罩二品顶戴,身穿黄马褂,在紫禁城打马溜圈,赢尽天下风流。但是,这个商业神话,却因一场不大不小的金融风潮,倾刻间土崩瓦解。
胡雪岩的脆弱性可想而知。甭说百年基业,十年都不到。
胡雪岩的迅速崛起,首先是有贵人相助,先有一品大臣王有龄,后有两江总督左宗棠;此外,则是他的“财技”。胡雪岩的所谓财技,并不是说他生意做得好,而是他会讲故事,胆大,甚至妄为。
一是“挪”。在胡雪岩还是打工仔的时候,为了资助王有龄进京捐官,他私自挪用钱庄老板的资金,被开除。王有龄当官以后,帮助他开了钱庄,而他的第一桶金,就是挪用王有龄存在他那的公款。胡雪岩发达以后,为了屯积生丝,竟然把手伸到了清政府的口袋。
图7-9 胡雪岩
二是“吸”。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刚成立的时候,没什么资金,怎么办?老胡瞄上了太平军的逃亡士兵,他决定让自己的钱庄私下吸收太平军兵将的存款!在当时,这样的举动是帮助反贼藏匿私产。但在他眼里,这项业务难度小,成本低,要是万一查出来,打死不认。
三是“借”。他开钱庄、做生丝、办药店,都是借别人的资金。左宗棠要买军火,他找到渣打银行,先借1000两,到期后还上,又借2000两银,又按期还上。数额不断增大,但从未拖欠。等到了左宗棠要用钱,老胡愣是借出了10万两,转手倒给左宗棠,猛赚了一笔利息差。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一生清廉,平时吃饭都舍不得吃肉。
但胡雪岩,可以说骄奢淫逸。
按理两人不是一路人,但左宗棠为什么重用他?
就是老胡能来事。老胡常说,“十个茶杯八个盖”,正是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能耐,帮助老胡打下了半壁江山,却也埋下了深刻隐患。
清末时期的钱庄,相当于现在的小贷公司,资本不足,规模偏小,大额款项一般都要向外国银行、票号拆借。可以说,钱庄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差,清末大大小小约10次金融风潮,每次都有大批量的钱庄倒闭。钱庄在外国银行、山西票号的夹缝中生存,别人吃肉,它就喝口汤。
1883年的金融风潮,源于胡雪岩和国外生丝收购商的一次对赌。
那年,长江流域发生了较大的自然灾害,浙江低温多雨,江苏洪水大风,安徽雨水泛滥,上海飓风肆虐。
老胡一边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大手笔捐出了5万两白银。
一边心里则打起小九九,下这么多雨,蚕丝产量肯定会受到影响。
于是,老胡联合一些商人,开始大量囤积生丝,他把全部身家都搭进去,东拼西凑了2000万两白银。
以往生丝定价权都被外国人垄断,老胡心想这次搞把大的,整整那帮洋鬼子,为国争口气,说不定老佛爷一高兴,又赏件黄马褂,祖坟就要冒青烟了。
可老天爷真是不赏饭吃啊。
咱们大清国的生丝是减产了,可是日本、意大利的生丝却大丰收。本来十分愤怒的洋鬼子,这下眉开眼笑了。
胡雪岩栽了。他想努力补救。
找山西票号,票号说银根紧缩,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找外国银行,外国佬恨死了他,谁让你屯生丝,还想敲我们竹杆,借命有一条,借钱没有。
找左宗棠,左宗棠免强上了道折子,效果不大。老左一生忧国忧民,与老胡谈不上人身依附,以前是看你还有点用,其实老子早就看不惯你了,你好自为之、自生自灭吧。
找清政府,对不起,正忙着救灾呢。
最后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终于落下,在历史的深处,有一双阴险的眼晴正盯着胡雪岩,他就是盛宣怀。
一“商”难容二虎,官商盛宣怀和官商胡雪岩的梁子早就结下,当年两人为了争夺邮政电报这块基建肥肉,打得头破血流,老盛拼了所有力气才拿下。
现在,老盛利用手中的电报高科技网络,掌握了胡雪岩资本运作的内幕,并及时做出决策:
各位老板,你们别收老胡家的生丝啊,过两天一定还得大跌。
各位兄弟,你们付给老胡的协饷银,晚个20天给,这是李鸿章的意思。
各位老百姓,阜康钱庄快要倒闭了,你们快去取啊,晚点就没了。
各位员工,老胡给左宗棠发电报求救了?拦下来,过几天再发。
就这样,老胡一口鲜血涌出,直接昏死过去。
老胡这一把亏了约1000万两白银。
而且,胡雪岩挪用公款、吃息差等一些破事也被曝光,老佛爷一怒,直接把老胡家抄了。
阜康钱庄倒闭后,上海的钱庄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二连三地关门,据统计有接近90%的钱庄倒账歇业。因银根紧缩,股票、房地产也没人接盘,资产市场也是一片萧条。
这次金融风潮,还有一个倒霉蛋,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房地产商徐润。
徐润以土地、股票资产做抵押,从钱庄、银行借了一大笔债,还从轮船招商局的账上挪用了大笔公款,打算搞房地产开发。
潮水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和胡雪岩一样,徐润也是一败涂地。亏了上百万两白银不说,轮船招商局督办的职位也被撸掉了。
这次金融风潮的赢家有三个:
一是外国资本家。他们再次精准地薅了一回羊毛。
二是山西票号。借助强大的政治背景,不但独善其身,而且借势扩张。
三是盛宣怀。赶走徐润后,老盛顺利坐上了轮船招商局督办的位子。
徐润你就老实挖你的矿、办你的学去吧。至于老胡,你就死了算了。接下来官商的帽子,是我盛宣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