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与炎性乳腺癌的诊断
2. 急性乳腺炎与炎性乳腺癌的诊断
乳腺炎和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症状极其相似,因此常被误诊。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乳汁淤滞,或乳头被婴儿吸破,引起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晚期乳腺癌,皮下淋巴管被癌组织破坏,造成皮肤水肿。癌组织将近破溃阶段其乳房皮肤也有红肿表现,容易被误诊为低度感染的急性乳腺炎。
专家锦囊
(1)认知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以初产妇多见。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乳汁淤滞,或乳头被婴儿吸破,致病菌侵入乳管,引起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少数由大肠杆菌引起。如果炎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控制,易形成乳房脓肿。本病属于中医“乳痈”范畴,多因情志不舒、肝郁胃热所致。一般来讲,急性乳腺炎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当,也会使病程迁延,甚至可并发全身性化脓性感染。
①急性乳腺炎的症状:急性乳腺炎在开始时伴有发热,患侧乳房胀满、疼痛,哺乳时尤甚;乳汁分泌不畅,乳房结块或有或无,皮肤微红或不红,或伴有全身不适、食欲欠佳、胸闷烦躁等。随后,局部乳房变硬,肿块逐渐增大,此时可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热、寒战、全身无力、大便干燥等。常可在4~5日内形成脓肿,可出现乳房跳痛,局部皮肤红肿,透亮。成脓时肿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若为乳房深部脓肿,可出现全乳房肿胀、疼痛,高热,但局部皮肤红肿及波动不明显,需经穿刺方可明确诊断。有时脓肿可有数个,或先后不同时期形成,可穿破皮肤,或穿入乳管,使脓液从乳头溢出。破溃出脓后,脓液引流通畅,可肿消痛减而愈。若治疗不善,失治误治,脓肿就有可能穿破胸大肌筋膜前疏松结缔组织,形成乳房后位脓肿;或乳汁自创口处溢出而形成乳漏;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败血症。
②急性乳腺炎的诊断要点:
◇患者多为哺乳期女性,尤其以初产妇为多见,发病前多有乳头皲裂破损史及乳汁淤积不畅史。
◇局部症状:乳房红、肿、热、痛、化脓,患侧腋窝淋巴结可有肿大。
◇全身症状:寒战、高热、烦躁、乏力、便干等。
◇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加。
(2)急性乳腺炎与炎性乳腺癌的表现
炎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这种乳腺癌继发于炎性病变,是由于癌细胞浸润到皮肤淋巴管,引发淋巴管阻塞而继发炎性改变。炎性乳腺癌发病率占所有乳腺癌的1%~10%,恶性程度很高。其发病急,发展迅速,很快发生远端转移。如果早期发现,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和进行放、化疗等治疗。
晚期乳腺癌,由于皮下淋巴管被癌组织破坏,淋巴回流障碍,造成皮肤水肿。癌组织附近乳房皮肤也有红肿表现,容易误诊为低度感染的急性乳腺炎。两者主要区别如下:
①两者均可见到乳房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但急性乳腺炎时皮肤红肿可较局限,亦可较广泛,颜色为鲜红;而炎性乳癌时皮肤改变广泛,往往累及整个乳房,其颜色为暗红或紫红色。急性乳腺炎时皮肤呈一般的凹陷性水肿,而炎性乳癌的皮肤水肿则呈橘皮样。
②两者均可见到腋下淋巴结肿大,但急性乳腺炎的腋下淋巴结相对比较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推之活动性好;而炎性乳癌的腋下淋巴结肿大而质硬,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推之不活动。
③从全身症状来看,急性乳腺炎常有寒战、高热等明显的全身性炎症反应;而炎性乳腺癌通常无明显全身炎症反应,若伴有发热,则为低热或中等热度。
④从病程来看,急性乳腺炎病程短,可在短期内化脓,抗感染治疗有效,预后好;而炎性乳腺癌则病情凶险,一般不成脓,不发生皮肤溃破,却可累及同侧乳房以外的颈部及手臂,甚至可侵及对侧乳房,抗炎治疗无效,预后差。
温馨提示
炎性乳腺癌和急性乳腺炎均可出现乳房部位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但急性乳腺炎病程短,可出现化脓,抗炎治疗效果好;而炎性乳腺癌则病情凶险,不化脓,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无效。因此如果乳房有红、肿、热、痛表现,使用抗生素无效时,即便在哺乳期也要及时到医院找专科医生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