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盆腔炎的中西药疗法

8. 治疗盆腔炎的中西药疗法

盆腔炎的一般治疗,应增加营养,补充水分,适当休息,以增加抵抗力。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感染扩散。抗生素治疗,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疑有淋病或衣原体感染时,若症状严重时,则应选择广谱抗生素。并应加用抗厌氧菌的药物。

专家锦囊

(1)急性盆腔炎的治疗

①西药疗法:

青霉素:一日480万~960万单位,静脉滴注,一天 3 次,连用10~14天。与甲硝唑联合应用。

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钠,一日 2 克,一日1~2次,静脉滴注;或头孢呋辛,一次0.75~1.5克,一日 3 次,静脉滴注。与甲硝唑联合应用。

喹诺酮类:氧氟沙星,400毫克,静脉滴注,每12小时 1 次;左氧氟沙星,500毫克,静脉滴注,一日 1 次。与甲硝唑联合应用。

林可霉素:一次0.3~0.6克,一日 3 次,肌肉注射。

克林霉素:一次600毫克,静脉滴注,每12小时 1 次。与氨基糖甙类药物联合应用。

②中药疗法:

热毒型:证见高热、寒战、下腹疼痛拒按、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中药口服药: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紫花地丁20克、鱼腥草15克、丹皮15克、当归尾10克、皂角刺10克、生薏仁30克、花粉15克、生甘草15克。水煎服,一日 1 剂,分 2 次服用。

中成药可用:妇平胶囊,一次 4 粒, 1 日 2 次;妇乐冲剂,一次 1 袋, 1 日 3 次;康复消炎栓外用,每晚 1 枚,纳肛。

湿热型:证见低热起伏,小腹疼痛灼热感,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中药口服药:生薏米30克、制附片10克、败酱草15克、苦参10克、丹参30克、皂刺15克、生甘草15克。水煎服,一日 1 剂,分 2 次服用。

中成药可用:金鸡胶囊,一次 4 粒,一日 3 次;二妙丸,一次 6 克,一日 2 次;野菊花栓外用,一次 1 粒,肛门给药。

淤血阻滞型:证见下腹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经量多,有血块。中药口服药:当归10克、生地15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丹参30克、皂刺15、三七粉 3 克(冲服)。一日 1 剂,分 2 次服用。

中成药可用:血府逐淤口服液,一次10毫升,一日 3 次;活血止痛散:一次1.5~3克,一日 2 次。

女性痛经丸,一次 9 克,一日 2 次,温开水送服;桂枝茯苓丸:一次 1 丸,一日 3 次,温开水送服;妇科回生丸,一次 1 丸,一日 2 次,用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冲任虚寒型:证见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畏寒肢冷。十二温经丸一次6~9克,一日 2 次,温开水送服;温经丸:一次 1 丸,一日 2 次,温开水送服;止带丸:一次3~6克,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坤灵丸一次服15粒,一日 2 次,温开水送服。

(2)盆腔炎症后遗症的治疗

①西药疗法:

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可用α-糜蛋白酶 5 毫克或透明质酸1 500单位,肌肉注射,隔日 1 次,5~10次为 1 疗程。还可配合物理疗法:如微波、短波、超短波等。

②中药疗法:

中药灌肠方: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赤芍15克、细辛 3 克、丹皮5克、白芷10克、皂刺15克、元胡10克、生甘草10克。一日 1 剂,一次00毫升,晚上临睡时,行保留灌肠,经期停药,连用2~3个月。

中药热敷疗法:乌头10克、艾叶10克、鸡血藤15克、防风10克、红花10克、白芷10克、川椒10克、羌活10克、独活15克、皂角刺15克、透骨草30克、千年健15克。上药研细末,布包隔水蒸40~50分钟,热敷下腹,一日 1 次,经期停药。

大青盐500克。用铁锅将大青盐炒热至发烫(40℃~50℃),装入纱布包,放置于下腹部,一次热敷30分钟,敷时温度降低可反复加热。一日l~2次。

温馨提示

急性盆腔炎患者如果有条件,可以住院治疗。最主要的是要规范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用量一定要够,时间要长。如果症状消失就停止用药,则容易复发,甚至会导致盆腔炎症后遗症。盆腔炎症后遗症的疗程比较长,患者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也很大,更加大了治疗难度,最好采用中药综合疗法。即中药口服、配合中药灌肠、中药热敷、中药静脉点滴和离子导入。月经期停止治疗,一般需要治疗2~3个月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