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经的营养食谱

9. 治疗痛经的营养食谱

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因生冷食品会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

专家锦囊

(1)痛经的饮食调养原则

①合理营养:食物中应该含有机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素,它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和纤维素等七大营养素。有证据表明:维生素E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原发痛经的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患者月经期的月经失血量,且使月经期服用镇痛药的人数比例下降。其含量高的食物有谷胚、麦胚、蛋黄、豆、坚果、叶菜、花生油、香油等,痛经患者可多吃些此类食物。

②饮食应多样化,不可偏食,应经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荠菜、香菜、胡萝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常吃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鸭、鱼、鸡蛋、牛奶、动物肝肾、鱼类、豆类等。

③可适当喝酒:酒类温阳通脉、行气散寒。适当喝些米酒、加饭酒或红葡萄酒等,可以帮助缓解子宫收缩,起到散淤缓痛的作用,对防治痛经有一定作用。

④避免一切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此外,痛经患者无论在经前或经后,都应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

⑤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多食含有该类成分的食物,对于痛经的改善是有科学根据的,而最好的摄取这些脂肪酸的方法就是餐桌上天天吃鱼。特别是多吃各种深海的鲔鱼、鲑鱼等富含脂肪酸的鱼类,痛经情况就会大大改善。

(2)痛经类型及相应药膳

痛经者的药膳可酌情选用。一般在经前3~4天开始服用。

①气滞血淤型:可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下坠或刺痛,月经色紫黑有块,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

◇益母草30~60克,元胡20克,鸡蛋 2 个,加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食蛋饮汤。月经前一日 1 次,连服5~7天。

◇川芎10克,鸡蛋 2 个,黄酒适量。前两味水煎煮至蛋熟,去蛋壳再煮 5 分钟左右,加黄酒调匀即可。一日 1 剂,分 2 次服用,吃蛋喝汤,经前 3 天服用,连服 5 天。

◇丝瓜:丝瓜性平味甘,有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的功效。用丝瓜络 1 个,加水 1 碗煎服;或把丝瓜子烘干,加水 1 碗煎服,水开后加入少量红糖,冲黄酒温服。早晚各 1 次,对调理月经有效。经前 3 天服用,连服 5 天。

②寒湿凝滞型:可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或绞痛,疼痛拒按且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肢冷,大便溏稀。

◇当归、生姜各25克,羊肉块500克,桂皮调料各适量。各味水煎至肉烂熟即可,吃肉喝汤,一日 1 剂,分 2 次服用。经前 3 天服用,连服 5 天。

◇桂皮 6 克,山楂肉10克,红糖50克。水煎温饮,一日 1 剂,经前 3 天服用,连服 5 天。

③气血虚弱型:经后下腹隐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按,伴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或纳少便溏,月经量少色淡,质稀无块。

◇雄乌骨鸡500克,切块,与 3 克陈皮、 3 克良姜、 1 克胡椒、2枚草果,适量葱、醋同煮炖烂。吃肉,喝汤,一日 2 次。月经来潮后第 3 天服用,连服3~5天。

◇阿胶 6 克,黄酒50毫升,阿胶用蛤粉炒,研细末,黄酒兑适量温开水送服药末,月经来潮后第 3 天服用,连服3~5天。

④肝肾亏损型:经后一两日内小腹隐痛,腰部酸痛,月经量少色暗,质稀,或潮热,或头晕耳鸣。

◇肉桂末0.5克,女贞子10克,粳米100克。女贞子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粥,入肉桂末调匀服用。一日 1 剂,分 2 次服用。功能补肾、温经止痛,可用于肝肾亏损痛经。月经来潮后第 3 天服用,连服3~5天。

◇核桃肉30克,降香10克,龙涎香 5 克,黄酒适量。前 3 味入黄酒内浸泡10天后饮用,一日 2 次,一次 5 毫升。功能补肾温经,降气止痛,可用于肝肾亏损型痛经。月经来潮后第 3 天服用,连服3~5天。

温馨提示

虽然水果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但食用起来也要讲科学。葡萄、梨、李子等水果属于大阴大寒的水果,其中尤以葡萄的寒性最强,过多食用后会引起内分泌紊乱,还会导致腹胀、腹痛、不想进食。女性还容易引发闭经、痛经等,严重者会出现无法排出小便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