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子宫疾病发出的信号
5. 警惕子宫疾病发出的信号
女性疾病中子宫肌瘤高发,据对千余例患者调查发现,至少有 2 成的患者瘤体直径超过 4 厘米,由此引起月经过多等症状,对身体造成很大危害,一些人还存在瘤体恶变的情况。
当子宫内膜炎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可波及子宫肌层,成为子宫肌炎,这是子宫内膜炎的延伸。
专家锦囊
(1)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
①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症状与肌瘤部位、有无变性相关,而与肌瘤大小、数目关系不大。主要症状可有以下几方面:
月经改变:月经改变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周期缩短或经期延长等,亦可有不规则出血。黏膜下肌瘤可因黏膜面积增加及表面发生坏死和感染,而导致不规则阴道出血或血样脓性排液;肌壁间肌瘤较大时,肌瘤使宫腔变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子宫收缩不良,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浆膜下肌瘤及小的肌壁间肌瘤常无明显症状。由于肌瘤的影响,患者的绝经年龄往往延续至50岁以后。
疼痛:一般无疼痛症状,少数患者可有下腹胀痛及下坠感。但当子宫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或带蒂肌瘤发生扭转及黏膜下肌瘤刺激子宫发生痉挛性收缩时,可引起急性腹痛。
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增大可压迫附近器官而产生各种症状。如子宫前壁下段肌瘤可压迫膀胱,造成尿频、尿急;子宫颈肌瘤可引起排尿障碍、尿潴留;阔韧带肌瘤或宫颈巨型肌瘤向侧方发展嵌入盆腔内压迫输尿管时,可导致输尿管扩张,甚至发生肾盂积水;子宫后壁肌瘤可挤压直肠,引起大便困难。
阴道分泌物增多:常见于较大的肌壁间肌瘤,由于子宫腔面积增大,腺体分泌增加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伴感染时白带量亦多,有时可呈血性。
不孕: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可因肌瘤阻碍受精卵着床从而影响受孕,肌壁间肌瘤易造成早期流产。
贫血:子宫肌瘤引起长期月经量多,可导致继发性贫血,患者可表现为全身乏力,脸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女性。据统计,35岁以上女性约20%患有子宫肌瘤。其发生的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相关。
②子宫肌瘤的诊断依据:妇科检查可扪及增大变形的子宫,盆腔B超检查可明确肌瘤大小、数目及部位,可除外卵巢实质性肿瘤。如为浆膜下肌瘤,子宫表面不规则,或呈球形突起,或有蒂与子宫相连。黏膜下肌瘤常需通过宫腔镜、诊断性刮宫、子宫碘油造影等检查方能确诊,但若肌瘤已降至宫颈管内,可经松弛的宫口触及瘤体。如肌瘤已出宫颈,可在阴道内触及球形块物而瘤蒂在颈管内,窥视可见块物表面为暗红色黏膜,有坏死或溃疡。
(2)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子宫内膜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是流产,产褥感染,子宫腔内安放避孕器、镭针,子宫颈扩张,诊断性刮宫或宫颈电灼、激光、微波等物理治疗。性病等病原体上行性感染也可引起。此外,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等也常引起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基本与上述类同。
①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重症者出现化脓。患者表现为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血性或脓血性。急性子宫内膜炎可进一步发展为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及盆腔炎,使病情加重。
②慢性子宫内膜炎:可以无症状,也可见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异常,下腹痛及腰骶坠胀明显。
温馨提示
除了子宫肌瘤本身对广大女性造成很大身心伤害之外,临床实践证实,子宫肌瘤常常并发输卵管卵巢病变,也可和子宫体腺癌和子宫颈癌同时存在。女性出现月经不调、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白带增多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防止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