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的治疗
12. 闭经的治疗
女性生殖器官是身体的一部分,因此全身健康将影响生殖器官的情况,故治疗闭经应先纠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找到引起闭经的具体原因,如原发性闭经多由先天性疾病和生殖道畸形,或功能失调及继发性疾病发生于青春期前所致;继发性闭经常由继发的器官功能障碍或肿瘤引起。明确疾病的原因,确定病变部位及疾病种类,然后对因治疗。例如结核性子宫内膜炎即给抗结核治疗,对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卵巢功能受损或遭到破坏而导致早衰者可用激素替代疗法。
专家锦囊
(1)闭经的西医治疗
①全身治疗:合理地安排患者的工作、生活,避免精神紧张及过度劳累,加强营养,积极预防继发性闭经。对月经迟发、月经后期、月经量少要积极采取中医治疗。低体重或因过度节食消瘦导致闭经者应调节饮食,加强营养,以期恢复标准体重。运动性闭经者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及训练强度,必须维持运动强度者,应供给足够营养及纠正激素失衡。因全身性疾病引起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②性激素替代疗法:
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序贯疗法:对体内雌激素水平不足,先天性性腺缺失,性腺发育不良或卵巢以上部位病变,均可用此法。一方面可使子宫内膜能定期进行生理性剥脱,另一方面能刺激卵巢及垂体间的正常反馈机制。其重要性表现在:维持女性生殖健康及全身健康,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骨骼和皮肤等;维持性征和引起月经;维持子宫发育,为诱发排卵周期做受孕准备。用法:雌激素量根据治疗需要给予。维持生理需要量为口服妊马雌酮0.625毫克或微粒化17-β雌二醇 1 毫克,维持子宫发育为受孕做准备的需要量为妊马雌酮1.25~2.5毫克或微粒化17-β雌二醇2~4毫克,1 个周期共21天,最后 5 天,每天加用醋酸甲羟黄体酮10毫克。已烯雌酚0.5~1毫克,一日 1 次,连续21天,后 5 天一天肌注黄体酮20毫克。停药2~7天内发生撤药性出血,从出血第 5 天起再开始第 1 个周期治疗,用药同上,重复3~6个周期。
③诱发排卵:青春期卵巢发育不良和卵巢功能未衰竭,并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采用激素或类似药物诱发排卵。
氯米芬:促进丘脑下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纠正其功能并诱发排卵。适用于卵巢和垂体有正常反应,丘脑下部功能有不足或不协调者。具体用法:从月经周期第 5 天或黄体酮引起的撤药性出血第 5 天开始服用,一次50毫克,一日 1 次,连服 5 天,停药后5~11天排卵。若无排卵,可于用药第20天加用黄体酮20毫克,每天肌注 1 次,连续 5 天,使发生撤药性出血。出血后第 5 天开始第 2 周期治疗,氯米芬可加大量至100毫克,连服 5 天。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排卵情况,也不宜长期应用,以免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若仍无排卵,应改用其他药物或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氯菧酚胺50~150毫克,一日 1 次,月经第5~9天日服。
促卵泡成熟激素:刺激卵泡发育和成熟,分泌雌激素。适用于垂体功能不全,促性腺激素水平低落而卵巢反应功能正常者。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适用于内源性不足所造成的闭经及垂体反应正常,卵泡发育良好者。排卵作用强。对垂体性、卵巢性闭经无效。采用间歇性小剂量给药。静脉或皮下每60~90分钟注入,效果良好。
④抑制垂体催乳素过多分泌:溴隐亭从小剂量开始,无不适增加至一日5~7.5毫克,最大剂量不超过一日10毫克,连续服用3~6个月或一年时间。用药期间检测催乳素浓度以决定药量。主要用以治疗闭经溢乳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
(2)闭经的中药治疗
①肾气不足:原发性闭经,或初潮晚,月经错后量少、色淡质稀、渐至闭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带下量少、面色晦暗;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法:补肾益气,调理冲任。方药:菟丝子、枸杞子、熟地、覆盆子、党参、首乌、黄精、当归各15克,紫河车、仙灵脾、肉苁蓉各10克。一日1剂,分2次服用。中成药:参茸卫生丸,安坤赞育丸,强肾片。
②肝肾亏损:堕胎、流产、久病或产后,经量逐渐减少、经行延后、甚至闭经、头晕目涩、腰膝酸软、心烦潮热、带下量少、阴部干涩、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肾柔肝,养阴清热,调补冲任。方药:熟地、山药、女贞子、枸杞子、首乌、当归、白芍各15克,山萸肉12克,杜仲、菟丝子、生山药各10克。一日1剂,分2次服用。中成药:左归丸、天紫红女金胶囊。
③气血虚弱:月经逐渐后延,经量渐减,色淡质稀,继而停闭、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沉缓。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方药:党参、炙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熟地各15克,远志、炙甘草各10克,陈皮、桂心各 6 克。一日1剂,分2次服用。中成药:人参养荣丸、八珍益母丸、乌鸡白凤丸、八珍颗粒。
④气滞血淤:经行先后不定,量少,渐至闭经,或暴怒之后骤然经闭不行、情志抑郁、胸肋、乳房、小腹胀痛、舌边紫黯、有淤点、脉沉弦而涩。治法:理气活血,祛淤通经。方药:当归、赤芍、川牛膝、莪术、生地各15克,桃仁12克,红花、枳壳、醋柴胡、川芎、甘草各10克,桔梗 6 克。一日1剂,分2次服用。中成药:血府逐淤口服液、通经甘露丸、大黄蛰虫丸。
⑤痰湿阻滞:经期延后,经量渐少而至停闭、神疲倦怠、形体渐胖、胸闷泛恶、食少痰多、带下量多、色白质稠、大便溏、舌体胖嫩、苔腻、脉滑。治法:燥湿化痰,活血调经。方药:茯苓、苍术、当归各5克,半夏、陈皮、生甘草、制香附、胆南星、枳壳、神曲、川芎各10克,生姜 3 片。一日1剂,分2次服用。中成药:二陈丸、保和丸。
温馨提示
月经数月不来,有性生活者,首先要排除妊娠。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别其寒热虚实。采用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的方法,不可滥用补法或攻法,以防误用补法以敛邪,滥用攻法以伤正。宜选用理气活血化淤的中成药。如活血调经丸、女性痛经丸等。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温散寒湿,通经活血的中成药。如艾附暖宫丸、暖宫孕子丸。年过18周岁未行经,或月经错后、量少逐渐至闭经者,应选用具有滋补肝肾,养血调经的中成药。常见品种有蛤蚧补肾丸、坤灵丸、女宝、天喜调经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