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中西药结合疗法

11. 痛经的中西药结合疗法

痛经的治疗采取西医诊断、中药治疗是一种明智而科学的最佳方案。原发性痛经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如抑制排卵、抑制子宫收缩等)、手术治疗等疗法。继发性痛经之治疗原则是针对引起痛经的病变进行特异性治疗。因宫腔节育器所致之痛经,可应用PGs合成抑制剂治疗,在缓解痛经的同时又可减少月经量。

专家锦囊

(1)痛经的西药疗法

①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一般治疗:应重视精神心理治疗,阐明月经期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解痉治疗。如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情绪不稳定,可口服少量的镇静剂如氯丙嗪。另外,低脂的素食和鱼油可以减少某些女性的痛经。

◇药物治疗

抑制排卵:如患者愿意控制生育,则口服避孕片(复方炔诺酮片或复方甲地黄体酮片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首选药物)。于月经周期第 5 天开始,每晚1~1.5片,连服22天。应用口服避孕药物治疗,可试服3~4个周期,一般治疗后第 1 个月痛经症状明显减轻,第 2 个月后效果更突出。如疗效满意,可继续服用;如症状改善不明显,可适当加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由于要在整个月经周期用药,而发生效应仅在周期末1~2天,除非需要同时避孕,一般不受患者欢迎。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对不要求避孕或对口服避孕药效果不好的原发性痛经的病人,则宜选择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它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显著降低子宫收缩的振幅和频度,降低子宫压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其主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症状及过敏反应。不影响垂体—卵巢轴功能,只要在疼痛发作前开始服用,持续2~3天即可,为其最大优点。但须试用 1 个阶段,来确定每个人疗效最满意的药物种类及最适宜的剂量。试用调整阶段有时可长达半年。

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如:

氟芬那酸200毫克,一日 3 次,或甲芬那酸500毫克,一日 3 次,均于月经来潮即开始服用,连续2~3天。

吲哚美辛,一次25毫克,一日2~3次,从经前第一天开始服用,持续至月经第2~3天。

常用的PGs按其化学结构可分:

吲哚吲唑类:如吲哚美辛、苄达明25毫克,日服3~6次或50毫克,一日 3 次;

灭酸类:甲芬那酸,商品名朴湿痛,初次剂量500毫克,以后250毫克,6~8小时 1 次;

氯芬那酸,商品名抗炎灵,氟芬那酸,初次剂量400毫克,以后00毫克,6~8小时 1 次;

苯丙酸衍生物:对异丁苯丙酸,商品名布洛芬,400毫克,一日 4 次;

甲氧萘丙酸钠盐,商品名萘普生,首次剂量500毫克,以后250毫克,6~8小时 1 次;有消化道溃疡及对上述药物过敏者禁忌。副反应较轻微,多数均能耐受。其中只有消炎痛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还可发生头晕、疲乏虚弱感、头痛等症状,以致治疗中途停药者甚多。灭酸类或苯丙酸衍生物一类药物,尤其甲氧萘丙酸作用持续时间长,其钠盐在血中迅速达到高值,因而发生作用快,副反应也小,为目前临床最多选用之药物。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又叫心痛定、利心平)20~40毫克治疗原发性痛经。给药后10~30分钟子宫收缩减弱或消失,肌肉收缩振幅、频率、持续时间均下降,基础张力减少,同时疼痛减轻,持续 5 小时,无特殊副反应。

棉酚:醋酸棉酚20毫克,一日服 1 次,连用3~6个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可达95%以上。但可能产生明显副反应,如乏力、心悸、恶心、水肿、头晕、潮热、厌食、渗透性腹泻等,严重的还可发生血小板减少,低钾血症等。

②继发性痛经的治疗:

原则是针对引起痛经的病变进行特异性治疗。因宫腔节育器所致之痛经,可应用PGs合成抑制剂治疗,在缓解痛经的同时又可减少月经量。近年有带黄体酮的节育器,可使月经血中PGs含量下降,以缓解痛经严重程度;对疗效仍不显著的病人宜取出节育器,改用其他避孕措施。

(2)痛经的中药治疗

①白药填脐法:取云南白药适量,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可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一日2~3次,一次10~15分钟,药糊一日一换,连续3~5天。

②药酊摩擦法:取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

③芥糊填足法:取白芥子12克,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一日一换,还可配合外敷关元穴、气海穴。

④痛经足浴方: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2 000毫升足浴,一次15~20分钟,一日 1 次,连续3~5天。

温馨提示

目前西医对症止痛容易产生耐药性和激素治疗副作用大,止痛片只可止住或减轻痛经,但不治本。患痛经的女性还是应该优先选择那些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药物,从根本上对痛经加以治疗。由于这种病症表现为周期性的发作,所以在用药时,应该选择那些用药量较少、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尽量少用或不用麻醉性止痛药物,以避免人体产生抗药性及成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