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征收遗产税的历史必然性<sup></sup>
2025年09月26日
四、抗日战争时期征收遗产税的历史必然性
[15]
从经济发展发面来看,当时的学者在对遗产税征收与生产力发展的影响问题上持各种主张,甚至有学者认为,遗产税的征收涉及到资本部分,可能会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总体看来,他们还是认为开征遗产税制度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富家子弟坐享先人的遗产,即使不征收遗产税,即使这些财产不归于国家,这些财产落到他们的头上,先不说他们怎样奢侈浪费,单从他们会不会把这些财产用于奋斗、用于创业上也是很难讲的,所以期盼他们这些人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几乎为不可能。这样看来,国家在征得遗产税之后,将税收收入用于增进生产发展、用于经济发展是未尝不可的,而且还好处很多,所以依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现状来看,依当时学者的观点来看,征收遗产税是完全可行、理应提倡的。
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当时的很多学者认为,开征遗产税制度可以起到鼓励子孙自立谋生、培养他们靠个人奋斗独立生活的意识。相对于看重个人主义的欧美国家来讲,他们更崇尚宗教信仰、个人独立,子女一旦成年,就应当和父母分开,独立生活。这和我国浓重的家族理念是极不同的,基于这种意识,欧美国家的大资本家更愿意将遗产之一大部分捐给慈善机关。在学者看来,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习惯,一般富家子弟不必付出一丁点个人劳动,就可以坐享荣华富贵。[16]这些好逸恶劳的纨绔弟子,自然就成为了社会的一种寄生虫,他们甚至整天凭借祖先遗留的财产,花天酒地,挥霍无度,这种不良社会现象的存在不但阻碍了文化的进步,而且是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对这种社会问题进行治理,对将来社会的发展将是很大的隐患。如果开征遗产税的话,这种不劳而获和完全依赖祖先遗产为生的念头,会被打消,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遏制,走入社会正常发展的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