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书稿最后一个字终于敲定了,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对遗赠税的思考是多年前在西南财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得到了我的硕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尹音频教授的倾力指导。尹教授从我选择以这个题目作为硕士论文开始,就反复和我交流给我指导,从论文大纲制定、初稿到最终修改,倾注了我的汗水,更倾注了尹教授的心血。
之后,我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对遗赠税的思考却没有停止下来。这不仅是因为对遗赠税一直以来的研究习惯,更是由于社会和理论界对遗赠税的讨论和思考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兴趣。于是,就有了这个在以前论文基础上扩充、修改、完善、整理后的书稿的想法。而这一书稿的完成,正是我在离开西财光华园,生活在中南财大晓南湖畔的两年多时间内完成的。
在中南财大晓南湖畔的这两年多,点点滴滴倍感温馨。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我感受到了中南财大学者作风严谨的治学理念,感受到了同学之间互助互爱的珍贵友情,感受到了湖北人民勤劳热情的朴素民风。
在读博的期间,我的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的刘京焕教授对我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还记得刘教授第一次指导我怎么做一篇好论文的场景,还记得第一次听刘教授《财政学》课程时的启发和激动,还记得第一次提交论文给刘教授看时的忐忑,以及看到他逐字逐句修改稿时的感动,还记得第一次和刘教授谈起自己的人生规划时他给予的点拨,一切都历历在目。刘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朴素严谨的作风、渊博深厚的学识、诲人不倦的教学品格深深打动和感染了我,这不仅对我的学问有莫大帮助,更是我以后教学科研生涯的榜样。
师母对我的帮助可谓是另一方面的。师母深知作为一个年级半大不小的女子出来攻读博士学位实属不易,她时时刻刻无不关心着我的身体和家庭,总是叮嘱我,要我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要合理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和时间。师母的细心和关爱,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书稿的写作过程中,离不开同门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以及我的同窗好友们的支持和鼓励。李正旺博士、王宝顺博士、张霄博士、管彦庆博士、王丽博士等总是在我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巨大的支持,总是不厌其烦地参与我的讨论,开拓我的思路,发散我的思维,给我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和修改意见,在这里一并感谢。当然,还有我工作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他们在我读书的整个过程中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大力的支持。攻读博士学位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所幸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才使得自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一步思考遗赠税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远在故乡的我的家人和以及陪伴我成长的朋友们,他们一直以来都在鼓励我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最真实的自己。他们为我解决了后顾之忧,为我打开了另外一个丰富的人生,为我的精神和灵魂找到了新的追求和归宿。而我,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回报他们的关爱。
最后,书稿写作是一个繁杂资料的收集、整理、提炼、思考、升华和创新的过程。在资料的收集中,难免会遇到瓶颈,也难免会因为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问题,时常感到有些吃力,有些分析难免会有些偏颇,想法也可能不够成熟。这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的完善,更需要广大同仁的不吝赐教。
徐 艺
2013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