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
“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的内家拳,其名始见于清康熙八年(1669)黄宗羲所撰《王征南墓志铭》。据史料记载,此术在域内始自明嘉靖时大梁街衣工张松溪。传至四明叶继美后有五支,其中一支传单思南至王征南至黄百家,流传于勤县城厢;另一支传陈贞石至奉化剡源夏枝溪,直至夏氏第十一代传人——民国教馆拳师夏明土,隐踪奉化民间,代代传承不息。
王征南,字来咸(1617—1669),时为城西白云寺(今白云庄址)居士,从钱肃乐抗清失败后,迁隐勤东宝幢同岙,在铁佛寺传技于黄宗羲季子黄百家。王段后七年,百家著《王征南先生传》(康熙十四年即1675年,另有《内家拳法》一书,实为其删节本),记述有“五不能”、“打法”、“穴法”、“禁犯病”、“练手者卅五”、“练步者十八”等。清雍正《宁波府志》载:“内家则松溪之传为正。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为尤善。其搏人必以其穴,有晕穴、有哑穴、有死穴,相其穴而轻重击之,无毫发爽者。其尤秘者,则有敬紧径劲切五字诀,非入室弟子不以相授。”此法自黄百家后有乾隆时的内家拳名师王瑞伯、徐遇金(江东大墩人)及稍后的陆士逵(江北人)等相传。18世纪后因内家拳师多参与反清复明起事,清政府下令禁练内家拳,故此法隐踪奉化民间300余年。
2004年3月,奉化剡源夏氏(枝溪)内家拳第十一代传人夏明土之孙夏宝峰携祖传书于地契背面的拳经及套路(《告后昆书》和《源流》两文)在域内藕池新村购房落户。4月,获准在白云庄成立市武术协会内家拳分会并正式命名为“四明内家拳”。6月,夏打破内家拳秘传禁规,在域内多处设点向社会公开招收内家拳学员办班传技。同月,在白云庄“黄过草堂”举办四明内家拳首届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武协副主席吴彬、国际文化交流教授乔然及省武协专业委员会主任吴忠农等到会。夏坚持“以商养拳”,不断注入资金支持内家拳在域内的传授普及。2008年7月4日,中央电视台4套《走遍中国》栏目播出“秘传内家拳——宁波四明内家拳”节目。迄今内家拳分会刊印资料3辑,建立培训点8个,授徒1400余名,培训涉外武术内家拳教练32名、裁判7名,取得中国武术段位的有13名。该拳在域内复兴之初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正申报确认海曙区为内家拳“祖庭”一说。
夏氏这支内家拳之传承,历经奉化畸山夏氏鼎字辈清流太公、剡源夏氏震字辈夏本龙、夏升千、夏必贤、夏氏定字辈族人、夏氏高字辈族人、夏氏明字辈夏明土、夏氏全字辈夏全龙及子夏宝峰。
剡源夏氏在域内复兴的内家拳谱(亦称鹅头颈拳)有14种:落路架、顺风锤、推板手、内家醉八仙、行字七十二、雷公飞心腿、三十六计拳、小九天(阴阳十八法)、十二成一(十二归约)、龙形圣手一盘打、四明兵谱、暗器类、古传黄百家原始拳谱、甘(凤池)氏拳谱。